綜合描述

三環狹野螟(Stenia charonialis)是草螟科(Crambidae)斑野螟亞科(Spilomelinae)的成員。本種的前翅黃色底,雜有較深的黃褐色,前緣有兩個黑點即一個半環型黑斑,外緣有黑褐色虛線,後中線黑褐色,於CuA1-CuA2之間向翅基方向打折,翅中央有三個黃褐色環斑,前中線為黑褐色,向外斜;後翅亦為黃色底,雜有較深的黃褐色,外緣有黑褐色線,後中線黑褐色,於CuA1-CuA2之間向翅基方向打折,中室中央與下方各有一個黑褐色環斑。

A Brief Introduction:

Stenia charonialis represents a species of Stenia which genus has very confusing taxonomic history and could be identified by the three black-brownish ring of forewing.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施禮正 資料提供:臺灣蛾訊 MOTHS of Taiwan 來源學名:Stenia charonialis (Walker, 1859) 上次更新:2013-07-17

分布

本種分佈於中國、台灣、韓國與日本。狹野螟(Stenia)全世界共紀錄約112種,主要分布於新熱帶區、古北區、非洲區與東洋區;在大陸已紀錄兩種。而台灣的分類情況較為混亂,目前確定台灣的狹野螟至少有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施禮正 資料提供:臺灣蛾訊 MOTHS of Taiwan 來源學名:Stenia charonialis (Walker, 1859) 上次更新:2013-07-17

備註

狹野螟(Stenia)在台灣有些分類上的混亂。首先,三環狹野螟原先被Walker(1859)發表於Asopia下,而後Hampson(1859)將之轉入Mabra下,而後Shibuya又轉入Stenia。當初被Hampson轉入Mabra還有M. nigriscriptaM. eryxalis,而Shibuya則將本種與S. nigriscriptaS. spodinopa處理為台灣產的三種狹野螟。然而Shibuya的處理在1992年的名錄卻完全沒有引用,該作者採用Hampson的觀點,另外提及過去S. spodinopa已被當成S. minoralis的同物異名。王效岳在認識台灣的昆蟲19採用1992年名錄的處理,將三環狹野螟放於Mabra下,而後Li et al. (2009)則接受Shibuya的處理,將三環狹野螟放於Stenia。本文則是參考Li et al.的處理,使用Stenia charonialis。至於Stenia在台灣倒底有幾種?在1992年被列出的S. minoralis是較為肯定的,但nigriscripta應被處理為哪一屬則需要查詢更多資料。可以確定的是台灣的狹野螟至少有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施禮正 資料提供:臺灣蛾訊 MOTHS of Taiwan 來源學名:Stenia charonialis (Walker, 1859) 上次更新:201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