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machus bandaishanus Murayama & Shimonoya, 1968

Aeromachus bandaishanus Murayama & Shimonoya, 1968 萬大弧弄蝶
Aeromachus bandaishanus Murayama & Shimonoya, 1968 萬大弧弄蝶
Aeromachus bandaishanus Murayama & Shimonoya, 1968 萬大弧弄蝶
Aeromachus bandaishanus Murayama & Shimonoya, 1968 萬大弧弄蝶
萬大弧弄蝶
姬狹翅挵蝶,萬大黃星挵蝶,萬大星褐弄蝶
臺灣特有

綜合描述

雌雄二型性不顯著。雄蝶:頭被毛,褐色雜黃色。觸角背面褐色,腹面褐色,有黃環:尖頂呈鉤狀。口器黑褐色。下唇鬚具毛,前伸,第1及第2節形成隆起毛叢,第3節細小,背面褐色雜黃色,腹面黃色。胸部與腹部褐色散布黃色鱗。足褐色雜黃色。前翅呈三角形,外緣略突出。後翅扇形。翅背面底色褐色,前翅有黃色模糊小斑點組成中央斑列。翅腹面底色褐色覆黃色鱗,斑紋與翅背面相似,但較鮮明。緣毛褐色。雌蝶:形態特徵與雄蝶相似,但前翅外緣較圓、前翅背面斑紋較為鮮明。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eromachus bandaishan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小型弄蝶。軀體背側深黃褐色,腹側黃白色。雄蝶翅面底色深黃褐色。前翅中央有排成弧形的黃色點列,中室端有一小黃點,後翅無紋。翅腹面有黃色鱗覆蓋前翅前半部及後翅。前翅中央也有一排成弧形的黃色點列。後翅偶數只模糊黃色小點。緣毛深黃褐色。雌蝶前翅翅形較圓、翅面黃色點列較明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eromachus bandaishanus Murayama & Shimonoya 上次更新:2014-12-08
小型弄蝶,本種翅膀底色為黑褐色,前翅有兩條弧狀排列的白色點斑,後翅則大多數無白點,少部份個體腹面會有數枚白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Aeromachus bandaishanus 上次更新:2013-11-06

分布

世界分布:本種為臺灣特有種。 臺灣地區分布狀況:臺灣中、南部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eromachus bandaishan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本種是特有種,分布於臺灣本島中海拔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eromachus bandaishanus Murayama & Shimonoya 上次更新:2014-12-08
本種為臺灣特有種,分佈於臺灣北部至南部的中高海拔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Aeromachus bandaishanus 上次更新:2013-11-06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向後端略窄,鉤突矛狀,兩側各具兩個小突起。顎形突有小刺。囊突指狀。抱器葉狀:抱器背及抱器腹頗長:抱器內突扁片,末端圓鈍:抱握鋏寬、片狀,後緣圓,背側具有刺鰭狀突起。陽莖基長度較陽莖器長。 雌交尾器:交尾囊卵圓形,具附囊。交尾囊管膜質,厚而短。交尾孔後板中間具深凹陷:交尾孔前板兩側具褶。肛突大型、矩形。具長剛毛。後內骨突細長,頗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eromachus bandaishan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10-13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eromachus bandaishanus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棲息在海拔較高之常綠闊葉林。一年一代,成蟲夏季活動,有訪花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eromachus bandaishanus Murayama & Shimonoya 上次更新:2014-12-08
其他來源內容
萬大弧弄蝶偏好出現於海拔1500至2500公尺的原始闊葉林,經常出現於森林邊緣或林道邊緣較為陽性的場域活動,幼生期的寄主植物目前尚未明瞭,但應為一年一世代的種類,成蝶於夏季活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Aeromachus bandaishanus 上次更新:2013-11-06

關係

寄主植物:無正式記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eromachus bandaishanus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為一年一世代之物種,成蝶於夏季出沒。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千葉秀幸、築山洋、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eromachus bandaishanus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