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olycaena othona Hewitson, [1865]

熱帶蘭灰蝶
淡雙尾青灰蝶,淡褐雙尾瑠璃小灰蝶,淡褐雙尾小灰蝶,淡褐雙尾小黑蝶,淡褐雙尾琉璃小灰蝶

綜合描述

具雌雄二型性。雄蝶:頭被毛,頭頂褐色。額白色,中央有褐色寬帶紋,複眼具白色輪緣。觸角錘部扁平、褐色,有白環。口器深褐色。下唇鬚前伸、第三節細長、白色、背面有深褐色條紋。複眼被毛。胸部背面褐色,有藍色毛、腹面白色。腹部背面褐色,有白色鱗、腹面白色。足白色,有深褐色條紋,前足跗節癒合、末端下彎、尖銳。前翅三角形,外緣略突出。後翅卵形,CuA1及CuA2脈末端具絲狀尾突。翅背面底色深褐色,前翅內側及後翅大部分區域有帶金屬光澤之藍色斑塊。翅腹面底色白色,前翅中央有褐色帶紋、於M3室二分、前半部較粗,後翅褐色中央帶紋破碎為一列斑點、於M1及M2室者外偏;後翅Sc+R1室有兩黑色斑點;亞外緣紋為兩道褐色帶紋;後翅CuA1室有冠橙色弦月紋之黑色斑點。緣毛主要呈白色。雌蝶:形態特徵與雄蝶相似,但前足跗節不癒合、翅背面無藍色斑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ypolycaena othon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小型灰蝶。有雌雄二型性。軀體背側黑褐色,腹側白色。前翅前緣、外緣弧形。後翅CuA2脈及1A+2A脈末端有尾突,約略等長。臀區有不發達葉狀突。翅背面底色黑褐色,雄蝶前翅基半部及後翅大部份翅面有淺藍色斑,雌蝶於前、後翅有模糊淺色紋。翅腹面底色白色,前、後翅有一暗色斑列。前翅斑列於M3脈分斷,其前方部份較寬。後翅紋列分斷為數短條,於CuA1室成V字形,紋列淺褐色。翅腹面前緣中央有一小黑點。CuA1室有黑斑與橙色環形成之眼狀斑。沿外緣有模糊暗色帶。緣毛褐色及白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Hypolycaena othona Hewitson 上次更新:2014-12-08

分布

世界分布:印度東北部、中南半島、爪哇、華西南、臺灣。

臺灣分布:僅有少數採集自臺灣本島北、中部之標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ypolycaena othon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在臺灣曾有記錄的產地在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地區。臺灣以外見於中國大陸南部、北印度、喜瑪拉雅、中南半島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Hypolycaena othona Hewitson 上次更新:2014-12-08

形態學

雄交尾器(參考雲南產標本):背兜短,中央內凹;背兜側突寬帶狀,側緣截狀。基腹弧寬闊。顎形突細長、臂狀,強彎曲,向後漸細。囊突短、圓。抱器癒合,分別延伸成長臂,末端彎曲。陽莖略下彎,陽莖器略短於陽莖基;陽莖器末端截狀。角狀器為2列刺蕀。

雌交尾器(參考雲南產標本):交尾囊長管狀,末端囊狀、略膨大。交尾囊管細長、膜質,交尾孔附近部分骨化。後內骨突短,略長於肛突,甚直。肛突短、半圓形,後端有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ypolycaena othona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14-16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ypolycaena othona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本種在臺灣已經多年沒有沒有觀察記錄,可能棲息在常綠闊葉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Hypolycaena othona Hewitson 上次更新:2014-12-08

關係

寄主植物:本種於臺灣之寄主植物尚無紀錄,但顯然是與其他地區同為專食蘭科植物之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ypolycaena othona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於臺灣之世代數尚未知悉, 但本種曾記錄之標本採於三月及十月(Shirôzu, 1960;Yamanaka, 1980),因此可能為一年多世代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ypolycaena othona 上次更新:2023-04-04

趨勢

本種自1940年代後未再有發現記錄,可能與其理論上的寄主蘭科植物被過度採集有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ypolycaena othona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