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rophaneura horishana (Matsumura, 1910)

Atrophaneura horishana (Matsumura, 1910) 曙鳳蝶
Atrophaneura horishana (Matsumura, 1910) 曙鳳蝶
Atrophaneura horishana (Matsumura, 1910) 曙鳳蝶
Atrophaneura horishana (Matsumura, 1910) 曙鳳蝶
曙鳳蝶
桃紅鳳蝶
臺灣特有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具明顯雌雄二型性。雄蝶:頭部被黑褐色夾雜桃紅色毛。觸角黑褐色。口器黑褐色,下唇鬚短且被桃紅毛。身體背面黑褐色,腹面桃紅色,胸部具明顯的褐色斑塊。腹部體側具一縱列黑點,腹面則有一列黑色條紋。足部黑褐色。領片、肩板黑褐色。前翅外緣近筆直:後翅外緣波狀,內緣摺內密生白色細小發香鱗。前翅背面黑褐色,帶有靛藍色:前翅腹面淺褐色沿翅脈具黑褐色條狀斑,中室內有四條黑褐色細條斑,其中第二及第三條近翅基處聚合成叉狀。後翅背面黑褐色泛些微靛藍色光澤,近內緣摺處呈灰色。後翅腹面黑褐色,末端有明顯桃紅色區塊並鑲嵌兩列黑褐色斑點,靠內側列四枚,外側三枚。雌蝶:頭部及身體與雄蟲相似,後翅無內緣摺。翅背面近黃灰色,前翅具黑褐色條斑:後翅有兩列黑褐色斑點,翅腹面與雄蝶相似但前翅底色較雄蝶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trophaneura horish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大型鳳蝶,有明顯的雌雄二型性。軀體主頭色彩呈桃紅色及黑色。雄蝶翅背面呈泛藍色的黑色; 雌蝶翅翅背面大部分呈黃灰色,在後翅外半部有黑斑。翅腹面色彩較淺,後翅外半部有一大片桃紅色斑,其內有鮮明的黑斑點,看起來仿彿帶種子的西瓜肉。內緣褶內密生白色綿狀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trophaneura horishana (Matsumura) 上次更新:2014-12-08

分布

世界分布:本種為臺灣特有種。 臺灣地區分布狀況:分布在島內山區海拔1000至2500公尺之間。有時春季和秋季能在海拔低至300公尺處發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trophaneura horish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本種是是著稱於世的臺灣特有種,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中部山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trophaneura horishana (Matsumura) 上次更新:2014-12-08

形態學

雄交尾器:偽鉤突狹窄長,向下彎曲而末端呈鉤狀。背兜側突短,具剛毛。基腹弧狹窄。囊突膨大。抱器葉狀,具一對突起,背側突起較小且尖銳:近後端突起較大且鈍。抱握鋏長而彎曲,背脊有兩個大型齒突,中間有小齒突,腹面呈鋸齒狀葉。陽莖粗短,向下彎曲且背腹扁平。 雌交尾器:交尾囊卵狀。交尾囊管厚膜質。花壁長,桿狀,具皺褶及顆粒,約為交尾囊的一半長。交尾孔板發達,形成一骨化圓頂,於交尾孔周圍呈骨化壁。肛突寬,半圓形。後內骨突細,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trophaneura horish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65-70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trophaneura horish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主要棲息在中高海拔有大葉馬兜鈴科植物生長的森林帶。一年一代。成蝶飛行比較緩慢。好訪花。幼蟲取食馬兜鈴科植物。主要以幼蟲態度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trophaneura horishana (Matsumura) 上次更新:2014-12-08

關係

寄主植物:馬兜鈴科的臺灣馬兜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trophaneura horishana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已知為一年一世代,成蝶發生期自四月至十二月,以非休眠滯育之幼蟲越冬(Hsu, 1999)。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trophaneura horishana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