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aduba beroe asakusa Fruhstorfer, 1916

Nacaduba beroe asakusa Fruhstorfer, 1916 南方娜波灰蝶
Nacaduba beroe asakusa Fruhstorfer, 1916 南方娜波灰蝶
Nacaduba beroe asakusa Fruhstorfer, 1916 南方娜波灰蝶
Nacaduba beroe asakusa Fruhstorfer, 1916 南方娜波灰蝶
南方娜波灰蝶
大黑波紋灰蝶,埔里社波紋小灰蝶,蓓波灰蝶,南方波紋小灰蝶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具雌雄二型性。雄蝶:頭被毛、褐色;頭頂中央具白斑;複眼具白色輪緣。觸角黑褐色、有白環。口器褐色。下唇鬚披毛、前伸;第三節細小、棒狀、白色但部分黑褐色。複眼被毛。胸部及腹部背面黑褐色、腹面淡灰色。足白色,有褐色條紋及帶紋;前足跗節癒合,末端下彎、尖銳。前翅三角形,外緣略突出。後翅葉狀,CuA2脈末端具絲狀尾突。翅背面底色深藍紫色。翅腹面底色淡褐色,有白色條紋組成之中央、亞基部帶紋及中室末端短條;亞外緣帶紋由兩道白色短細線紋組成;後翅臀區及CuA1室各具一黑色斑點及橙色紋。緣毛褐色。雌蝶:形態特徵與雄蝶相似,但複眼疏被毛、前足跗節不癒合、翅背面紫色斑紋位於翅內側、紫色斑塊外側常有模糊弦月紋、後翅背面亞外緣具白色弦月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Nacaduba beroe asakus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型灰蝶。有雌雄二型性。軀體背側黑褐色,腹側灰白色或白色。前翅外緣、前緣弧形。後翅CuA2脈末端有尾突。雄蝶翅背面暗藍紫色;雌蝶有淺紫色紋,其外側有一列與外緣平行之淺色短線紋,前翅外側有寬闊的黑邊。翅腹面底色呈灰色或淺褐色,前、後翅中央及亞基部各有一組兩側鑲白線之帶紋列,中室端也有類似短條。前、後翅亞外緣均有由暗色紋及白線組成之帶紋。翅腹面不能或難以由翅背面透視。CuA1室有黑斑、橙色弦月紋及有金屬光澤之藍色紋形成之眼狀斑。臀區有黑斑、橙色紋及有金屬光澤之藍色紋。緣毛內白外褐。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Nacaduba beroe asakus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中型灰蝶,本種翅膀正面為藍色,腹面底色灰褐色,並散佈數條白色線紋。本種與大娜波灰蝶外型十分相似,但本種體型較小,腹面白色線紋也較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Nacaduba beroe asakusa 上次更新:2013-11-06

分布

世界分布:印度東北部、喜馬拉雅地區、中南半島、巽他陸塊、菲律賓、華西南至華南、臺灣。 臺灣分布:分布於本島中、南部低海拔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Nacaduba beroe asakus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分布於臺灣本島中、南部低、中海拔地區。臺灣以外見於南亞、中南半島、東南亞等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Nacaduba beroe asakus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本種分佈於臺灣中部、南部的低中海拔山區,過去紀錄不多,但可能跟本種與另一常見種大娜波灰蝶的外型十分近似,導致經常被誤認有關。臺灣之外本種也分佈於菲律賓、馬來半島、中南半島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Nacaduba beroe asakusa 上次更新:2013-11-06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狹窄。背兜側突豌豆狀。囊突退化。顎形突鉤狀,末端尖。基腹弧兩側膨大。抱器長瓣形,腹緣直線狀,背緣彎曲;末端具數只向內向下之刺突。陽基軛片狹窄,略呈Y字形,末端扭曲。陽莖粗壯、直,陽莖器長度短於陽莖基。陽莖器末端分為背側和腹側區域,腹側形成一對明顯骨化舌狀突起;背側背緣有多排細齒。角狀器為具小刺棘之輕度骨化骨斑。 雌交尾器:交尾囊球狀。花壁一對,位於交尾囊相對位置,形成內陷鉤狀突起。交尾囊管短、膜質,後端形成骨化窄管狀,連接交尾孔處之骨化環。交尾孔板基本呈膜質,前板和後板中央均有小骨化區。後內骨突長於肛突,纖細、直。肛突骨化,具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Nacaduba beroe asakusa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13-16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Nacaduba beroe asakusa 上次更新:2023-04-04

鑑別型特徵敘述

本種與在南臺灣共域分布之大娜波灰蝶非常相似,但可由以下特徵區分:1)大娜波灰蝶翅背面可透視翅腹面斑紋,南方娜波灰蝶則否;2)大娜波灰蝶亞基部條紋及於前緣,南方娜波灰蝶則否;3)大娜波灰蝶抱器寬大,末端有指狀突起且呈鋸齒狀,南方娜波灰蝶抱器細長,末端有數棘。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Nacaduba beroe asakusa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棲息在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生林。一年多代。飛行活潑快速。會訪花。幼蟲取食殼斗科及大戟科植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Nacaduba beroe asakus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其他來源內容
南方娜波灰蝶偏好出現於較為原始、乾燥的闊葉林環境,成蝶喜好訪花、吸水,雄迭有領域行為,幼生期及寄主植物目前尚在研究中,但應為多世代物種,全年都可以見到成蝶活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Nacaduba beroe asakusa 上次更新:2013-11-06

關係

寄主植物:尚無正式報告,幼蟲以殼斗科及大戟科植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Nacaduba beroe asakusa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為一年多世代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Nacaduba beroe asakusa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