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ochrysops strabo luzonensis Tite, 1959

Catochrysops strabo luzonensis Tite, 1959 紫珈波灰蝶
Catochrysops strabo luzonensis Tite, 1959 紫珈波灰蝶
Catochrysops strabo luzonensis Tite, 1959 紫珈波灰蝶
Catochrysops strabo luzonensis Tite, 1959 紫珈波灰蝶

綜合描述

具雌雄二型性。雄蝶:頭被毛、褐色;頭頂中央有帶藍色調白色條紋;額兩側有一對褐色窄帶紋。觸角黑褐色、有白環。口器褐色。下唇鬚被毛、前伸、白色但背面褐色;第三節細小。複眼密被毛。胸部及腹部背面黑褐色雜紫色、腹面白色。足白色,有褐色條紋及帶紋;前足跗節癒合,末端下彎、尖銳。前翅三角形。後翅葉狀,CuA2脈末端具絲狀尾突。翅背面亮紫色,後翅CuA1室末端有一黑褐色斑點。翅腹面底色灰白色,有鑲白邊暗色中央帶紋;前翅R3室有一小點;中室末端有鑲白邊暗色短條紋;後翅亞基部有三只小點;亞外緣帶紋由兩道暗色帶紋組成;後翅CuA1室末端具一冠橙色弦月紋之黑色斑點。緣毛白色雜褐色。雌蝶:形態特徵與雄蝶相似,但前足跗節不癒合、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內側有藍色斑塊、翅背面亞外緣有白色線紋、CuA1室黑色斑點冠橙色弦月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atochrysops strabo luzonensi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型灰蝶。有雌雄二型性。複眼被毛。軀體背側暗褐色泛淺紫色,腹側白色,被毛。前翅外緣、前緣弧形。後翅CuA2脈末端有尾突。雄蝶翅背面紫色,後翅CuA2室有一黑斑點;雌蝶前、後翅亞外緣有白色紋列,後翅沿外緣有鑲白線暗色斑點列。CuA1室有黑斑及橙黃色弦月紋。翅腹面底色淺褐色,前、後翅中央有一組兩側鑲色白線之帶紋,中室端也有類似短條。前、後翅亞外緣均有由暗色紋及重白線組成之帶紋。CuA1室有黑斑及橙黃色弦月紋形成之眼斑。臀區有黑斑及橙黃色紋。前翅腹面R1室有一小斑點,位於中央斑帶及中室端條間距之中央位置。Sc+R1室斑點黑褐色。緣毛白色及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Catochrysops strabo luzonensis Tite 上次更新:2014-12-08
中型灰蝶,雄蝶正面為藍紫色,雌蝶同樣具有藍紫色鱗,但範圍集中在翅膀基部;翅膀腹面底色為淡灰褐色,亞外緣具有淡褐色弧狀線紋,後翅基部具有數枚黑點,肛角具尾突及一枚蛋黃圓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Catochrysops strabo 上次更新:2013-11-06

分布

世界分布:廣泛分布於東洋區及澳洲區。 臺灣分布:臺東蘭嶼之族群被認為屬於ssp. luzonensis,而馬祖發現者被認為屬於承名亞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atochrysops strabo luzonensi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在臺灣僅見於蘭嶼。臺灣以外見於東洋區及澳洲區許多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Catochrysops strabo luzonensis Tite 上次更新:2014-12-08
紫珈波灰蝶廣泛分佈於印度、大陸西南、華南地區、中南半島、菲律賓、馬來半島、新幾內亞等區域,在臺灣則僅分佈於蘭嶼,在蘭嶼的海岸林或森林周遭皆有機會見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Catochrysops strabo 上次更新:2013-11-06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寬短,有明顯側突起。背兜側突矩形。顎形突強彎曲、鉤狀,末端尖、略彎。基腹弧狹窄。抱器長卵形,向後漸細,末端具細長棘狀突;抱握鋏輕度骨化,不突出;抱器腹三角形。陽基軛片狹窄,Y字形,基部短。陽莖圓柱形、筆直,陽莖器遠短於陽莖基。陽莖器末端截狀。角狀器為兩束棘刺,陽莖器末端開口處膜質部具許多小細齒。 雌交尾器:交尾囊與交尾囊管合成長囊狀。花壁一對,位於交尾囊相對位置,形成有許多小棘刺之圓形小骨。交尾囊管結粗、膜質。交尾孔前板形成高度骨化三角形骨板,前緣中間有隙縫;交尾孔後板為輕度骨化小型碟狀骨板。前內骨突短桿狀,前端鈍。後內骨突長於肛突、甚直,前端扁平,槳狀。肛突高度骨化,向後伸長,末端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atochrysops strabo luzonensis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12-16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atochrysops strabo luzonensis 上次更新:2023-04-04

鑑別型特徵敘述

本種雌蝶與青珈波灰蝶相似,但本種前翅腹面R3室小點較靠內側,約位於中室短條紋及中央帶紋中央,青珈波灰蝶前翅腹面R3室小點則較接近中央帶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atochrysops strabo luzonensis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棲息在海岸林。一年多代。會訪花。幼蟲取食白木蘇及水黃皮等豆科植物的花苞及花。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Catochrysops strabo luzonensis Tite 上次更新:2014-12-08
其他來源內容
紫珈波灰蝶屬於熱帶性蝴蝶,偏好出現於低海拔熱帶雨林周遭的開闊環境,喜好訪花,幼蟲以豆科的白花蘇木為寄主,屬於多世代的物種,全年都可見到成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晟智 資料提供:呂晟智 來源學名:Catochrysops strabo 上次更新:2013-11-06

關係

寄主植物:豆科之白木蘇花、水黃皮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atochrysops strabo luzonensis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為一年多世代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atochrysops strabo luzonensis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