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Fruhstorfer, 1908)

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Fruhstorfer, 1908) 紫日灰蝶
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Fruhstorfer, 1908) 紫日灰蝶
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Fruhstorfer, 1908) 紫日灰蝶
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Fruhstorfer, 1908) 紫日灰蝶
紫日灰蝶
深紫彩灰蝶,紅緣小灰蝶,濃紫黃灰蝶,濃紫彩灰蝶,紅邊黃小灰蝶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雌雄二型性顯著。雄蝶:頭被毛、褐色,觸角基部具白色鱗片;複眼具白色輪緣。觸角黑褐色,具白環。口器黑褐色。下唇鬚前伸,白色雜褐色。胸部及腹部背面覆褐色毛、腹面覆白色毛。足白色雜黑褐色,前足跗節癒合。前翅三角形,前緣及後緣直線狀,外緣略凸出。後翅葉狀,於CuA2脈末端具尾突。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前翅及後翅均有暗紫色斑塊。後翅近臀區處具一列橙色弦月短紋。翅腹面底色黃色,沿外緣具紅色帶紋;中央具一列細小斑點,於前翅黑色、於後翅白色。緣毛白褐相間。雌蝶:形態特徵與雄蝶相似,但前翅外緣較圓;翅背面無紫色斑塊,前翅中央具一橙色斜帶紋,後翅弦月紋分布於整個外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型灰蝶。軀體腹面白色,背面黑褐色。前翅直角三角形,後翅近扇形,CuA2脈端有尾突。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後翅外緣有紅色弦月紋列,雄蝶於前翅基部及後翅有深紫色斑,雌蝶於前翅有一橙色短斑帶。翅腹面底色黃色,前、後翅外側有一列細小短線紋,前翅及後翅前段黑褐色,後段白色。前、後翅沿外緣有一列鑲白色之紅色斑帶。緣毛黑褐色與白色相間。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分布

世界分布:蘇門答臘、中南半島、華西、華南、華東及臺灣(Eliot, 1963)。 臺灣分布:亞種ssp. matsumurae 分布於臺灣本島。亞種ssp. chinensis Fruhstorfer見於馬祖列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分布於臺灣本島全島平地至中海拔地區。其他亞種分布於中國大陸南部、北印度、中南半島、蘇門答臘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狹窄、甚短,具一對向末端漸縮的修長背兜側基突,其末端鈍。囊突修長,長於基腹弧。顎形突細長、彎曲,呈鉤狀。基腹弧背側彎曲。抱器基部呈三角形,向末端形成指狀突起。陽基顎片大型,形成一對舌狀突起。陽莖細長,矛狀,上揚;陽莖器為陽莖基2倍長,向末端漸細,末端尖銳。 雌交尾器:交尾囊球狀。交尾囊管長,長度大於交尾囊2倍,前端膜質並具皺褶;後端呈骨化管狀。交尾孔板呈弱骨化圓頂狀,於交尾孔處具一舌狀骨板。後內骨突長度略長於肛突,明顯骨化、筆直,基部膨大。肛突瓣狀,前端骨化,末端具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15-18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上次更新:2023-04-04

鑑別型特徵敘述

馬祖列嶼所發現之個體ssp. chinensis 翅背面紫色斑塊及後翅腹面紅紋較臺灣亞種ssp. matsumurae 窄小。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棲息在常綠闊葉林、草地、荒地、農田邊等長有其幼蟲寄主植物生長處。一年多代。成蝶飛行活潑敏捷,喜食花蜜,也吸食動物屍體與糞便。幼蟲取食蓼科火炭母草的葉片。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關係

寄主植物:蓼科之火炭母草。另 Muroya et al. (1967) 曾觀察到雌蝶產卵於酸模屬植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為一年多世代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梁家源、黃智偉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eliophorus ila matsumurae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