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Fruhstorfer, 1908)

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Fruhstorfer, 1908) 多姿麝鳳蝶
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Fruhstorfer, 1908) 多姿麝鳳蝶
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Fruhstorfer, 1908) 多姿麝鳳蝶
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Fruhstorfer, 1908) 多姿麝鳳蝶

綜合描述

雌雄二型性略有之。雄蝶:頭被毛、紅色。觸角黑褐色。口吻黑褐色。下唇鬚短,具紅色毛。身體背部黑褐色,腹部紅色,胸部具有一明顯褐色區塊;腹部側面有縱向黑色斑,腹面有一列黑色條帶。足呈黑褐色。領片黑褐色,邊緣紅色;翅基片黑褐色,基部具有一些紅色毛。前翅先端圓鈍,外緣近平直。後翅外緣波狀,於 M3 脈具一明顯長的葉狀突。後翅沿內緣具一褶,內具細小灰色發香鱗。前翅背面淺褐色,翅脈間具深色條紋。中室具有四條黑褐色條紋。前翅腹面與背面相同。後翅背面底色黑褐色,有時有光澤,在M2、M3、CuA1室亞外緣具紅色波狀斑紋。M1室近基部有一大型白色斑,M2室近基部則有一小型白色斑。兩個斑有時帶有桃紅色調。尾狀延伸有一明顯的紅斑。後翅腹面與背面相同,紅斑較背面者略大,另有一紅色條帶自白斑延伸至內緣。雌蝶:頭部與軀體同雄蝶。後翅無內緣褶。後翅背面基部半部略淺色,另有白色或桃紅色斑紋自白斑延伸至內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大型鳳蝶。軀體主頭色彩呈桃紅色及黑色。後翅有一葉狀尾突,內有一枚紅斑。後翅外緣呈波浪狀。翅面呈灰黑色,外側有紅色波狀紋,翅面中央通常有兩枚白斑。雄蝶內緣褶內有灰色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分布

臺灣分布:亞種 termessus 被視為臺灣特有亞種。本種從臺灣低地至中海拔乃至2700公尺皆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在臺灣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平地至中海拔地區。另分布於喜瑪拉雅、中南半島、華西、華南各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形態學

雄交尾器:偽鉤突狹長下彎,鳥喙狀,末端尖銳。背兜側突短,具剛毛。基腹弧狹窄,前端微彎曲。囊突膨大。抱器葉狀,圓鈍;抱握鋏長葉片狀骨板,腹面具明顯三角狀延長,背脊具小齒。陽莖粗,下彎,背腹扁平。 雌交尾器:交尾囊卵狀。交尾囊管細,膜質。花壁為披針狀長帶,具皺紋及顆粒狀,長度約交尾囊二分之一。交尾孔板發達,形成骨化半球,於交尾孔周圍呈骨化壁。肛突寬闊半圓形。後內骨突細長,基部彎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39-48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上次更新:2023-04-04

鑑別型特徵敘述

在臺灣,本種是後翅具尾突的鳳蝶當中唯一尾突上有紅斑的種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棲息在有馬兜鈴類植物生長的各種棲地。一年多代。成蝶飛行比較緩慢。好訪花。幼蟲取食馬兜鈴科植物。冬季通常以蛹態休眠越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關係

寄主植物:馬兜鈴科的臺灣馬兜鈴、港口馬兜鈴、瓜葉馬兜鈴及蜂窩馬兜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本種已知為一年多世代種類,終年可見成蝶活動,在冬季較冷的地區可能以蛹態越冬(Hsu, 1999)。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