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ora nadina eunama (Fruhstorfer, 1903)

Cepora nadina eunama (Fruhstorfer, 1903) 淡褐脈粉蝶
Cepora nadina eunama (Fruhstorfer, 1903) 淡褐脈粉蝶
Cepora nadina eunama (Fruhstorfer, 1903) 淡褐脈粉蝶
Cepora nadina eunama (Fruhstorfer, 1903) 淡褐脈粉蝶
淡褐脈粉蝶
淡紫白蝶,淡紫脈粉蝶,淡紫異色粉蝶,淡紫粉蝶,青圓粉蝶

綜合描述

雄蝶:頭具毛,白色混有黑褐色。觸角黑褐色交雜白色帶狀鱗片。口器黑褐色,下唇鬚前伸,白色混褐色,腹側具毛。胸部黑褐色,背面覆有灰白色毛,腹面白色帶橄欖黃綠色調。腹部體背底色黑褐色,背面撒佈白色鱗,腹面白色。足呈黑褐色,具白色鱗,腿節腹側明顯有毛。前翅三角形,前緣凸,外緣和後緣近筆直。翅背面底色白色,前翅翅先端沿外緣具黑褐色帶,後翅沿外緣具一灰褐色帶。翅腹面僅前翅前端具白色區域,其餘區域覆有橄欖綠或淺褐色鱗片並飾些淺色斑。雌蝶:乾季時翅紋與雄蝶相似,但前翅黑褐色帶較明顯。雨季個體在翅背面黑褐色鱗較廣泛,白色區域較為侷限。腹部腹面具有由白色細長鱗片構成的鱗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pora nadina eunam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型粉蝶,有雌雄二型性。軀體背面黑褐色,覆白色毛及鱗片; 腹面白色。雄蝶翅背面底色白色,前翅翅頂及外緣有黑褐色紋; 後翅沿外緣有暗色紋。前翅腹面底色白色,翅頂暗色,低溫期個體呈淡紫褐色,高溫期個體呈淺橄欖色。高溫期個體翅脈上有暗色鱗。高溫期個體上後翅腹面有數枚淺色紋。低溫期雌蝶斑紋色彩類似雄蝶; 高溫期雌蝶翅面大部份呈褐色,在前翅中央及後翅前側各有一片白紋。雌蝶腹部腹面有白色墊狀發香鱗塊,雄蝶則無此構造。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Cepora nadina eunam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分布

世界分布:南印度、斯里蘭卡、東喜馬拉雅、中南半島、巽他群島、華西南至華南及臺灣。 臺灣分布:主要分布於臺灣中南部低至中海拔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pora nadina eunama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在臺灣地區分布於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山地,此外分布於東洋區的南亞、巽他、中南半島及海南等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Cepora nadina eunam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背側膨大,鉤突呈喙狀,末端銳尖。基腹弧背部狹窄。囊突長、指狀。抱器葉狀、三角形,腹緣彎曲,後端截狀。陽莖長、強下彎。陽莖器尾端背面尖銳。陽基軛片纖細,V形。 雌交尾器:交尾囊卵狀。交尾囊管膜質。交尾孔板形成一圓頂狀構造。花壁為高度骨化縱帶,前端膨大,前後兩端具明顯針簇,表面佈有短刺。肛突具毛。後內骨突短、棒狀。前內骨突退化。 變異:季節變異明顯,尤其是雌蝶。翅腹面在乾季時色調較暗而呈褐色。雨季時較明亮,呈橄欖綠色。雌蝶雨季型前翅背面有廣泛暗色部分。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pora nadina eunama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23-24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pora nadina eunama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主要棲息在闊葉森林。一年多代,成蝶飛翔不快,好訪花。雄蝶常聚集在濕地吸水。幼蟲取食山柑(白花菜)科山柑屬植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Cepora nadina eunam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關係

幼蟲寄主植物:白花菜科毛瓣蝴蝶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pora nadina eunama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一年多世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pora nadina eunama 上次更新:2023-04-04

備註

本種的種小名有時被誤拼為「nandina」。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Cepora nadina eunama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