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ias indra aristoxemus Fruhstorfer, 1908

Appias indra aristoxemus Fruhstorfer, 1908 雲紋尖粉蝶
Appias indra aristoxemus Fruhstorfer, 1908 雲紋尖粉蝶
雲紋尖粉蝶
雲型白蝶,雷震尖粉蝶,黑角尖粉蝶,雷雲尖粉蝶,雲紋粉蝶

綜合描述

雄蝶:頭具毛,白色混有褐色。觸角黑褐色,雜白色橫紋。口器黑褐色。下唇鬚前伸,白色混褐色,腹面具毛。胸部背面黑褐色覆有鉛白色毛,腹面白色帶黃色調。腹部黑褐色,覆有白色鱗。足覆白色鱗。前翅三角形,前緣凸,外緣和內緣近筆直,翅背面底色白色,前翅具一明顯黑褐色帶,內有一些白色小窗紋。翅腹面於後翅及外側黃色或黃褐色,並雜有不同程度的黑色斑點,明顯黑褐色帶位於前翅先端黃色區域的後緣。雌蝶:黑色斑紋較雄蝶廣泛,沿後翅外緣有額外黑褐色帶或條列斑紋,前翅腹面的黑褐色帶較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ppias indra aristoxem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型粉蝶,有雌雄二型性。軀體背面黑褐色,覆白色毛及鱗片; 腹面白色。雄蝶翅背面底色白色,前翅翅頂有黑褐色斑紋,內有數枚白斑。後翅白色。前翅腹面底色白色,翅頂奶油色。後翅腹面底色奶油色,上有濃淡不均的黑褐色紋。交尾器囊形突與第八腹節腹板間的膜上生有一對淺褐色長毛束(毛筆器)。雌蝶前翅背面黑褐色較雄蝶寬廣。後翅外緣有黑褐色寬邊。翅腹面有濃淡不均的黑褐色及白色紋。乾季(低溫期)個體後翅腹面色彩較黯淡而呈淺褐色,雨季(高溫期)則呈色彩較鮮明。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ppias indra aristoxemus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分布

世界分布:印度南部及東北部、斯里蘭卡、東喜馬拉雅、中南半島、蘇門答臘、小巽他群島、民答那峨、華西南至華南及臺灣。 臺灣分布:主要分布臺灣南部低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ppias indra aristoxem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其他來源內容
在臺灣地區主要分布於臺灣本島中、南部低、中海拔地區,但常出現在北臺灣及高海拔地區。離島龜山島、蘭嶼也有發現記錄。臺灣以外於東洋區分布廣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ppias indra aristoxemus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長。鉤突下彎鉤狀。基腹弧纖細、彎曲。囊突短、粗大。抱器葉狀,向後突出,末端截狀。陽莖長、纖細,略下彎。陽莖基腹面具明顯龍骨狀構造。陽基軛片小,V形。囊突與第8腹節間膜質部份具一對白色及褐色毛形成之毛束。 雌交尾器:交尾囊卵狀,交尾囊管膜質,向末端漸縮,後端具骨化環。交尾孔板形成圓頂狀袋。花壁為高度骨化橫帶,具短刺。肛突密生毛。後內骨突和前內骨突長且纖細。 變異:本種具相當程度的季節變異,尤其是雌蝶。乾季時後翅背面黑褐色帶減退,翅腹面黃色鱗較暗,呈褐或淺褐色調。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ppias indra aristoxemus 上次更新:2023-04-04

尺寸

成蝶前翅長22-32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ppias indra aristoxemus 上次更新:2023-04-04

棲地

主要棲息在低海拔常綠闊葉林。一年多代。成蝶飛翔快速,喜好訪花,雄蝶常聚集濕地吸水。幼蟲取食山柑科(白花菜科)植物,如魚木、山柑、小刺山柑等。幼蟲取食大戟科之鐵色與臺灣假黃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Appias indra aristoxemus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遷徙

本種雖然主要棲息在臺灣南部低地,但具有長距離遷飛行為,有時會大量出現在臺灣中北部或高海拔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ppias indra aristoxemus 上次更新:2023-04-04

關係

幼蟲寄主植物:大戟科鐵色及臺灣假黃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ppias indra aristoxemus 上次更新:2023-04-04

週期

一年多世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Appias indra aristoxemus 上次更新: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