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雄蝶:頭具毛、淺褐色。觸角背面覆有黑褐色鱗片。口器黑褐色,下唇鬚前伸,白色混褐色,腹面具毛。胸部黑褐色,背面覆有鉛灰色毛,腹面淺褐色。腹部背面鉛灰色,腹面白色。足呈黑褐色,被淺褐色鱗。腿節腹面生明顯有毛。前翅三角形,前緣凸,外緣和後緣近筆直,先端有時突出呈尖銳,翅背面底色白色或淺黃色,前翅邊緣具一明顯橙色區,並有黑褐色邊,有一列黑褐色片狀斑於橙色區內,一列黑褐色片狀斑沿後翅外緣分布,另外有一列黑褐色斑於後翅後端。翅腹面於後翅底色和前翅外半部顏色深,覆有黑褐色細紋,自翅基部到M2室外端具一明顯黑褐色線。雌蝶:翅底色通常淺黃色,深色斑紋較雄蝶明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ebomoia glaucippe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1-10-01
其他來源內容
大型粉蝶。軀體背面黑褐色,覆白色毛及鱗片; 腹面白色。雄蝶翅背面底色奶白色,前翅翅頂有大形橙紅色斑紋,其外側鑲黑褐色紋,橙色紋內各室外側有黑褐色狹長小紋,翅脈上覆黑褐色鱗。後翅翅脈末端及各翅室外側有黑褐色小紋。翅腹面底色白色,前翅外半部及後翅翅面上佈滿黑褐色細紋,翅面中央有一暗褐色線紋由翅基伸至外緣。雌蝶翅背面底色淡黃色,黑褐色斑紋較雄蝶發達。本種是臺灣最大型的粉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Hebomoia glaucippe formosan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分布

世界分布:喜馬拉雅、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日本南部、華西南至華東及臺灣。 臺灣分布:分布於臺灣本島低至中海拔地區及馬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ebomoia glaucippe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1-10-01
其他來源內容
在臺灣地區分布於臺灣本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地。離島龜山島、蘭嶼、澎湖也有記錄。臺灣以外分布於南亞、中南半島、東南亞、日本南部、華西南、華南及華東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Hebomoia glaucippe formosan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形態學

雄交尾器:背兜寬闊,鉤突下彎、修長,末端二分叉。囊突長度中庸。抱器葉狀,末端形成兩個突起,背側突起短而末端圓鈍,腹側突起長而末端銳尖。陽莖粗壯,陽莖器後端上彎。陽基軛片小,U形。 雌交尾器:交尾囊卵狀,具顯著附囊。交尾囊管膜質、修長。交尾孔板形成圓頂狀。花壁為橫帶,中間收縮,側面佈有刺。肛突具毛。後內骨突短、彎曲。前內骨突退化。 變異:乾季時前翅端較為突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ebomoia glaucippe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1-10-01

尺寸

成蝶前翅長47-51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ebomoia glaucippe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1-10-01

鑑別型特徵敘述

臺灣亞種與承名亞種不同之處在於翅背面底色帶有黃色調,前翅背面橙色區顏色較深。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ebomoia glaucippe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1-10-01

棲地

主要棲息在常綠闊葉森林。一年多代。成蝶飛翔強力、快速,好訪花,雄蝶會至濕地吸水。幼蟲取食山柑(白花菜)科木本植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 資料提供:徐堉峰 來源學名:Hebomoia glaucippe formosana Fruhstorfer 上次更新:2014-12-08

關係

幼蟲寄主植物:白花菜科魚木、毛瓣蝴蝶木、小刺山柑、多花山柑;在馬祖利用青皮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ebomoia glaucippe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1-10-01

週期

一年多世代(Hsu, 2013)。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堉峰、黃嘉龍、梁家源 資料提供:臺灣蝶類誌 來源學名:Hebomoia glaucippe formosana 上次更新: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