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本種前翅長約 8-9mm;雄蟲觸角羽毛狀,雌蟲短雙櫛齒狀;頭部、胸部與腹部淡褐色,頸片灰色;前翅寬大,前緣近頂角1/4段圓弧向外彎,雄蟲外緣近頂角1/3段向內圓弧彎曲,翅身灰白色或灰褐色,基部至中段間參密集白色鱗,前中線呈深褐色平直斜線,中央眼斑淡橄欖褐色、外框黑色、中央具黑色小橢圓斑,後中線呈褐色直線暈帶,亞外緣縣呈強烈波曲狀,頂角端色調參粉紅白色,近前緣具有黑色橫向短斑,近外緣參桃紅細短斑;後翅主色淡褐色,近前緣1/4段參桃粉紅色,近外緣1/4段深褐色,前中線棕色於中段向內弧形彎曲,中央眼斑略似前翅者而中央黑色區塊較大,眼斑與外緣間具有三條波狀線紋,其分別色調由基側向外側由淺至深。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士緯 資料提供:吳士緯 來源學名:Saturnia thibeta okurai 上次更新:2017-03-27

分布

原名亞種分布於印度西北部與尼泊爾;亞種 extensa分布於印度北部;亞種 bonhourei分布於越南北部;亞種 okurai分布於臺灣;亞種 artica分布於中國北京;亞種 pahangensis分布於馬來西亞金馬崙高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士緯 資料提供:吳士緯 來源學名:Saturnia thibeta okurai 上次更新:2017-03-27

棲地

分布於低中海拔400-2100公尺成熟闊葉林帶;成蟲發生於11月底至1月,偶見;幼蟲已知取食多種殼斗科植物,據徐堉峰老師實驗室團隊在觀霧之調查本種亦取食樟科之臺灣檫樹。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吳士緯 資料提供:吳士緯 來源學名:Saturnia thibeta okurai 上次更新: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