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雄蟲全長39mm,雌蟲全長34~36mm。 蟲臉部白色,合胸及腹部黃褐色,依成熟度不同,各部位會漸漸轉換成鮮紅色。複眼暗紅色,合胸側面有兩條淡色縱帶,第九及第十腹節背面及側面有黑斑,腳黑色,腿節及脛節外側有黃褐色細縱紋;後翅基部有小型淡黃色翅暈。雌蟲全身黃褐色,合胸側面淡黃色,腹部側面有一條黑色細縱紋,各節在黑縱紋的下方淡黃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葉文琪 資料提供:葉文琪 來源學名:Sympetrum fonscolombii (Selys, 1840) 上次更新:2014-06-22

分布

本種具有遷移性,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在日本則為秋季的迷蜓。台灣於2004年首次發現本種,出現季節集中於每年十月及十一月,記錄的地點大多是在東北部臨海地區,台東縣綠島亦曾發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葉文琪 資料提供:葉文琪 來源學名:Sympetrum fonscolombii (Selys, 1840) 上次更新:2014-06-22

棲地

在本島出現的環境為水田或湖泊,但不少個體會停留在遠離水域的草地。由於尚未發現有成功繁殖的穩定族群,目前咸認定本種為迷蜓。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葉文琪 資料提供:葉文琪 來源學名:Sympetrum fonscolombii (Selys, 1840) 上次更新:2014-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