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關於本站
物種分類系統
物種媒體庫
自然特輯
公告訊息
開放資料
首頁
>
物種頁面
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
(Lamarck, 1813)
物種屬性
海洋生物
分類資訊
Species 種
相關連結
臺灣物種名錄
|
TaiBOL[生命條碼]
|
TaiBOL[遺傳物質]
|
iNaturalist
|
WoRMS
分類階層
動物界 Animalia
»
海綿動物門 Porifera
»
尋常海綿綱 Demospongiae
»
群海綿目 Agelasida
»
岩海綿科 Petrosiidae
»
Xestospongia
Xestospongia
動物界 Animalia
海綿動物門 Porifera
尋常海綿綱 Demospongiae
群海綿目 Agelasida
岩海綿科 Petrosiidae
Xestospongia
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
(
作者:陳育賢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總覽
物種解說
多媒體
公民科學資料
綜合描述
俗稱桶狀海綿。身體巨大,中間有一個(有時會更多)大凹洞,看起來像是一個水桶,因此它有時被稱為巨大桶海綿(Giant Barrel Sponge)。中間的凹洞可超過海綿高度的三分之一,洞內表面不平且粗糙。年輕的桶海綿的形狀多變,可能為瓶狀或幾根高的中空管子,且具有共同的基底。生長在在潮間帶的群體可能高約10至20公分,直徑10至20公分,長大之後通常會變成桶狀。其直徑可超過1公尺,外表面常有厚的凸脊,且大多沿伸到整個海綿的高度。整個身體通常呈栗色、紅棕色至粉紅色,開口周緣呈白色。
本種的外表面往往佈滿了微小的米黃色海稚蟲科(Spionidae)多毛類。
|
作者:陳育賢
|
資料提供:陳育賢
|
來源學名: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 (Lamarck, 1813)
|
上次更新:2014-06-30
分布
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的岩礁海域,包括東非、馬達加斯加、紅海南部、錫蘭、印度南部、菲律賓、臺灣、日本、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澳大利亞和新喀里多尼亞等地。
|
作者:陳育賢
|
資料提供:陳育賢
|
來源學名: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 (Lamarck, 1813)
|
上次更新:2014-06-30
棲地
生長在潮間帶至深約60公尺的海中。
|
作者:陳育賢
|
資料提供:陳育賢
|
來源學名: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 (Lamarck, 1813)
|
上次更新:2014-06-30
效益(利用)
其體內有一種化合物對腫瘤細胞株HCT116和A549顯示較強的抑制活性。
|
作者:陳育賢
|
資料提供:陳育賢
|
來源學名: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 (Lamarck, 1813)
|
上次更新:2014-06-30
備註
本種與大西洋Xestospongia muta在形態學上歸類為不同種,但有學者研究發現兩個物種的序列差異有限,可能為同一種。
|
作者:陳育賢
|
資料提供:陳育賢
|
來源學名: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 (Lamarck, 1813)
|
上次更新:2014-06-30
大百科章節
綜合描述
分布
棲地
效益(利用)
備註
提供物種資訊
相關連結
關於本站
物種分類系統
物種媒體庫
自然特輯
公告訊息
開放資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