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本種是台灣最常見的大型蜘蛛,不但在野外的數量很多,在都市中的住家也可發現。雌蛛體型較大,體長可達3公分,腳比身體還長。體色黃褐色,背面有一些小白斑點與細紋,成熟個體在顎前方有一條明顯黃白色條紋,為主要的辨識特徵。雄蛛較小,體長約2公分,成熟雄蛛的胸部背面有一對深褐色大斑塊,幾乎占滿整個背面。由於個體大,腳上的刺特別明顯,另外其大顎也很明顯,但牙端交叉,不易主動咬傷人類皮膚。
我們在夜間觀察食,高腳蛛具有夜視功能的單眼會對照射的手電筒光線反光,因此容易發現其蹤跡。本種主要以埋伏等待來捕捉獵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李政締 來源學名:Heteropoda venatoria (Linnaeus, 1767) 上次更新:2015-04-13
其他來源內容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約 23~30mm,為室內活動最大型的蜘蛛。背甲黃褐色或深褐色 ,額區和背甲後方具有灰白色的橫帶。背甲長寬約等長,中央隆起,中窩縱 向,放射溝明顯。八眼排成二列,前眼列短於後眼列;前中眼小於前側眼。胸板褐色。步足黃褐色,上面具有黑色環狀斑,環斑之中各有一棘刺,刺的基部呈黃色。各步足的脛節和蹠節下方具有成對的長棘。第II步足最長。腹部橢圓形,黃褐色或褐色,背面通常具有3~4對鑲黑褐色邊的黃斑,後端上方還有一個較大的黃色三角斑。但斑紋有個體差異。雄蛛體長約15~20mm,形態和斑紋與雌蛛類似,但是其頭胸部背面兩側有大型的「V」狀黑褐色斑紋,與雌蛛明顯不同。

 

【習性】   廣泛分布於臺灣各地低海拔山區和平地,常侵入住家或農舍內 生活,白天通常隱藏在櫥櫃縫隙或床舖下,夜晚才外出覓食,捕食對象以各類節肢動物為主,當然也包括蟑螂在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世煌 資料提供:臺灣常見蜘蛛圖鑑 來源學名:Heteropoda venatori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2-12-06

分布

台灣目前約有7-8種高腳蜘蛛,都是夜間出沒、大型不結捕食網的蜘蛛。只有本種常見於全省中低海拔樹林地面,也可在一般住家中發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李政締 來源學名:Heteropoda venatoria (Linnaeus, 1767) 上次更新:2015-04-13
其他來源內容
廣泛分布世界各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世煌 資料提供:臺灣常見蜘蛛圖鑑 來源學名:Heteropoda venatoria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2-12-06

棲地

由於其體型大,常被認為對人類有攻擊性,其實棲息在住家中的白額高腳蛛會捕食蟑螂,被稱為「蟑螂剋星」,對人類有利無害。本種野外的族群龐大,甚至在有些樹林平均1平方公尺內可發現3隻。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李政締 來源學名:Heteropoda venatoria (Linnaeus, 1767) 上次更新: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