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跳蛛科主要的特徵為特化變大的一對中眼,讓跳蛛看起來像是具有一對車頭燈。本種的雌蛛體色為淺灰白色,體型小,長約0.8-1公分,背面沿著身體周圍有一圈黑色條紋,雄蛛體色花紋與雌蛛不同,體型更小,體色也較深,且背面有一條寬大的黑色中央縱紋。本種觸肢具有長而密集的白色毛鬚,為重要的辨識特徵。
蠅虎常地面上或牆上巡邏,像是在等待時機捕捉蒼蠅的老虎(掠食者),故稱為蠅虎,是對人類有益的蜘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李政締 來源學名:Menemerus fulvus L. Koch, 1878 上次更新:2015-04-13
其他來源內容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約7~10mm。背甲灰白色或淺灰褐色,兩側有黑色毛。胸板灰褐色,周緣白色。觸肢黃色,密佈灰白色長毛,因此得名。步足灰白色,具有黑褐色環紋。腹部橢圓形,背面為灰白色或淺灰褐色,兩側邊緣亦有黑色毛,腹部腹面灰黃色。雄蛛體長約6~8 mm,體色與雌蛛明顯不同。背甲具黑色毛,中央與側緣為灰白色或淺灰褐色毛。胸板黑褐色。觸肢基部密佈灰白色長毛,末端覆蓋黑色毛。步足灰褐色,具有黑褐色環紋。腹部長橢圓形,背面為淺灰褐色,有一條寬大黑色中央縱帶直達腹部末端,腹部腹面褐色。

 

【習性】   廣泛分布於臺灣各地之低海拔山區和平原,性情活潑,行動敏捷,常在住家牆壁上或偶而在樹幹上徘徊覓食,築巢於牆壁縫隙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世煌 資料提供:臺灣常見蜘蛛圖鑑 來源學名:Menemerus fulvus (L. Koch, 1879) 上次更新:2012-12-06

分布

廣泛分布世界各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世煌 資料提供:臺灣常見蜘蛛圖鑑 來源學名:Menemerus fulvus (L. Koch, 1879) 上次更新:2012-12-06

棲地

白鬚蠅虎是居家環境中常見的蜘蛛,不結捕食用的網(但仍會產生蛛絲)。因為有特化變大的中眼,使得跳蛛科的蜘蛛具極佳的視力,能夠在很遠的距離清楚發現獵物或是天敵,適合於白天主動的獵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李政締 來源學名:Menemerus fulvus L. Koch, 1878 上次更新:201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