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又稱藍綠細螯寄居蟹,是臺灣潮間帶相當常見的寄居蟹種類。右螯有時略大,掌部表面分佈有較大的棘刺。第三步足的指節短於前節,左第三步足前節的外側面近背緣處具有一條隆起稜,右第三步足前節中間有一列縱向排列的顆粒,兩邊步足的腕節背緣最前端有一根大刺。尾柄末緣有小刺。頭胸甲為橄欖綠或深綠色。眼柄橄欖綠或黑綠色,眼球下方綴有一環白色環帶。觸角鞭淡藍色。大螯橄欖綠色,其指節末端包含固定指為橘色或白色,其上的棘齒為亮黃色至白色;第二三對步足為橄欖綠色、深棕色或藍黑色,指節處為亮黃色或白色,有時會有一藍黑色橫帶在指節中間。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海大海生所甲殼類實驗室 資料提供: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甲殼類實驗室 來源學名:Clibanarius virescens (Krauss, 1843) 上次更新:2016-03-08
其他來源內容
又稱為藍色細螯寄居蟹,閩南語俗稱寄生仔,英名Yellow-footed hermit crab, Black hermit crab。體型小,頭胸甲長大多介於0.4至1.6公分之間,前甲最大長約0.85公分,呈灰綠至紫褐色,並散生著許多淡色的小點及細紋。眼柄呈藍灰色至橄欖綠色,靠近眼球處有一圈白色的環紋,第二觸角呈藍灰色,左右螯腳形狀大小相同,上面有一些黃色的小點、棘刺及長毛,第二和第三胸腳呈藍灰色至橄欖綠色,指節的前後兩端呈黃色,中間呈橄欖綠色。
寄居蟹的腹部大都柔軟,所以要尋找適當大小的螺殼居住,以保護腹部不被魚類啄食,所以寄居蟹的英文名稱hermit crab,裡面的hermit就是隱士的意思,也就是說寄居蟹像是隱居的蟹類,大多躲藏在螺殼裡面。每一種寄居蟹都有牠們比較偏愛的螺殼種類、大小和形狀,以利和牠們的身體緊密結合,獲得最好的保護效果,因此牠們有時候就會為了搶奪適當的螺殼而打架。偶有成群聚集的現象,少者數十隻,多的話可以有上千隻,其原因可能是為了求偶交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Clibanarius virescens (Krauss, 1843) 上次更新:2014-05-14

分布

主要分佈於非洲東岸至印尼、泰國、臺灣、日本、斐濟群島等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海大海生所甲殼類實驗室 資料提供: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甲殼類實驗室 來源學名:Clibanarius virescens (Krauss, 1843) 上次更新:2016-03-08
其他來源內容
本種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Clibanarius virescens (Krauss, 1843) 上次更新:2014-05-14

棲地

棲息在海草床和岩礁平台,砂石及珊瑚礁底質也可發現。深度多在潮間帶至潮下帶淺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海大海生所甲殼類實驗室 資料提供: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甲殼類實驗室 來源學名:Clibanarius virescens (Krauss, 1843) 上次更新:2016-03-08
其他來源內容
棲息在岩礁海岸的潮間帶至淺海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Clibanarius virescens (Krauss, 1843) 上次更新:2014-05-14

保育狀態

本種在臺灣各地岩礁海岸經常可見,常是該地數量最多的一種寄居蟹,有些潮池裡每一平方公尺就有好幾十隻之多。推測其原因,有可能是跟中型和大型的螺殼和寄居蟹常被人們撿走,以致於海邊大多只剩下一些小貝殼給這種體型較小的寄居蟹居住之故,而且這種體色不鮮豔的寄居蟹也比較少有人抓回家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Clibanarius virescens (Krauss, 1843) 上次更新:2014-05-14

效益(利用)

小型的寄居蟹幾乎不管白天和晚上都會到處活動覓食,牠們大多是雜食性,幾乎什麼東西都吃,可以說是海裡和海邊的清道夫,還間接負有傳播海濱植物種子的責任,在海洋生態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更是一個地區生物多樣性的指標。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Clibanarius virescens (Krauss, 1843) 上次更新:201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