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ice formosensis Rathbun, 1931

Helice formosensis Rathbun, 1931 臺灣厚蟹
Helice formosensis Rathbun, 1931 臺灣厚蟹

綜合描述

俗稱葦原蟹、三齒葦原蟹、青蟹、青蚶蟹、青蚶、青蚶仔、毛蜞仔,英名estuarine crabs (河口蟹)、mud crabs (泥蟹)、salt marsh crabs (鹽澤蟹)、marsh crabs (沼澤蟹)。頭胸甲厚實,寬約可達3.2公分,長約2.7公分,略呈方形,前後彎曲,中後部較隆起,表面有細小顆粒和微細的毛散生,且有一H型凹痕;額寬不及甲寬二分之一,額緣圓鈍,分成兩葉,斜彎向下方;前側緣含眼後齒有4齒,末齒為細小齒痕,末兩齒基部各有一條斜行隆線引入鰓區,其後還有1條較不明顯的隆脊;側緣鋒銳,在後半部大致左右平行。螯腳左右等大,光滑、粗壯,十分寬厚,背緣圓拱,雄蟹的螯遠較雌蟹的螯大,長節呈三角柱狀,內側面的末端有1排隆起的小顆粒,形成摩擦器,可以和發音器左右摩擦發出聲音。發音器位於眼窩腹緣隆脊內側段,雄蟹約14至22顆,且位於中段者較大,兩端者逐漸變小,最裡面的2至8顆癒合呈1顆;雌蟹的眼窩腹緣隆脊約有24至30顆,且較雄蟹者扁;掌部扁平,外側面平滑無毛;兩指平直,咬合面有一些大小不一的齒,末端略呈匙狀。步腳細長光滑,僅第1對步腳的腕節末端和前節的腹面密生短毛,且由背面看不到,前兩對步腳有剛毛叢;雄性第一腹肢遠端寬廣,鬚 (palp) 厚且呈三角形,生殖孔沿著遠端邊緣大開。 整體呈灰綠色、黃綠色、淡青色、藍褐色、藏綠色、綠褐色至墨綠色,且由甲面至腹漸淡,腹面、螯腳掌部的外緣、步腳的指節與各節的關節處呈黃棕色至暗黃綠色,掌部帶青灰色。年輕個體背甲具有淡色花紋。
本種為雜食性,但以肉食為主,會捕食魚類、蟹類和其他甲殼類,也吃水筆仔的胎生苗、藻類、土壤有機質、有機碎屑,可在日間活動,會在傍晚光線昏暗的時候,趁機捕食其他蟹類。在覓食時,離洞很遠約3至10公尺,受到干擾時,常會找不到洞回家,四處奔跑,有洞就鑽。遇危險時則常高舉螯腳示威,不太怕人,不立即躲避。視力佳,反應距離約25公尺以上。冬季低溫時,本種蟹並不出洞,可能因而覓食較多的基質黏土。常在潮水退去時即出現在洞口,十分機警,漲潮時會爬到石頭、樹幹或堤岸上棲息。其洞口扁平,寬約2至4公分,深約25至70公分,土質愈硬洞愈深,洞穴上部為斜向,洞口常有掘出的爛泥痕跡。在好天氣時會出洞,停止活動或覓食,靜靜的曬太陽,繁殖季會大群出現於地表。在淡水地區,本種蟹在2至4月最為活躍,特別是3月的大潮滿潮時與退潮後;12月至隔年3月發現有成群遊蕩的現象。3月中旬曾見到交配中的雌雄,推測生殖期約為2、3月間;抱卵個體發現於3、4月;10、11月則發現有年老死亡個體;其密度最高可達 每平方公尺9.25 隻。能夠適應鹽度的範圍是臺灣4種厚蟹類中最廣的一種。 本種的體內會有大平肺吸蟲 ((Paragonimus ohirai) 和怡樂村肺吸蟲 (P. iloktsuenensis),以及日本類莖吸蟲(Microphalloides japonicus),還有白點症病毒。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 陳育賢 上次更新 201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