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struca perplexa (H. Milne Edwards, 1837)

Austruca perplexa (H. Milne Edwards, 1837) 糾結南方招潮蟹
Austruca perplexa (H. Milne Edwards, 1837) 糾結南方招潮蟹
糾結南方招潮蟹
糾結清白招潮,糾結招潮蟹
海洋生物
 iNaturalistWoRMS

綜合描述

俗稱糾結清白招潮、白腳仙(bei-ka-shien),英名Perplexing fiddler crab, Lemon-yellow clawed fiddler crab。頭胸甲長僅約1.1公分,寬約2公分,體型較小,略呈梯形,前寬後窄,前額寬,眼窩上緣傾斜而彎曲,下緣具有微小的鋸齒,眼柄細長,眼窩外齒比較向外側突出,指向外前方,後側方各有1紋線。雄蟹的右螯腳常較左螯腳大,掌部外側密佈細小的顆粒,內面有兩列並行的顆粒脊,指部比掌部長,兩指外側均無溝槽,內面有細小的齒,部份個體的兩指內緣間有斜對的一齒,不動指近遠端的三角齒很明顯。前3對步腳的長節略為寬廣,的4對步腳細長且背緣平直。體色會隨潮汐而變,大都呈灰黑色(少數呈白色),有灰白色與黃色的泡沫狀斑紋,以黃色斑紋系列為主。雄蟹的大螯呈鮮艷的金黃色,有些個體至兩指趨於白色,或全為白色。步腳呈白色、黃色、紅棕色、棕色至黑褐色,大多個體有淡色的條紋。
雜食性,以藻類、土壤有機質有機碎屑為食。洞口旁邊會築有原始的弧形塔。在退潮後的1~2小時內的揮舞展示和求偶活動會達到最高潮。揮舞螯腳的方式先高舉再向外側伸展後收回。於3月、6月和8月均有見到抱卵的雌蟹。比較不怕人,常在地表交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Uca perplexa H. Milne Edwards, 1837 上次更新:2016-03-08

分布

本種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東印度洋、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東沙島、臺灣、金門、日本、澳洲東岸、新幾內亞、萬那杜、斐濟、薩摩亞等地區,屬於較大洋性的種類,臺灣地區分佈於澎湖、墾丁的保力溪口、林邊、林園的高屏溪口、援中港、台南的四草、鹽水溪口和將軍、台北的社子島、臺東的都蘭灣和杉原北側等地,在澎湖西嶼鄉池西及湖西的青螺數量較多,其他地區數量不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Uca perplexa H. Milne Edwards, 1837 上次更新:2016-03-08

棲地

棲息於沙岸的高潮帶與河口的平坦沙地或珊瑚礁區靠內陸側的沉積沙泥地,屬於較大洋性的種類,常與清白招潮蟹混雜出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Uca perplexa H. Milne Edwards, 1837 上次更新:2016-03-08

備註

本種的眼窩外齒比較向外側突出,不動指近遠端的三角齒很明顯,近似種清白招潮蟹的三角齒很小或無;本種的頭胸甲有黑白黃混雜的雲斑,大螯呈鮮艷的金黃色,有些個體至兩指趨於白色,而清白招潮蟹的大螯大都呈白色,下半部帶黃色;本種的步腳黑褐色,有些個體有條紋,而清白招潮蟹的步腳無條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陳育賢 來源學名:Uca perplexa H. Milne Edwards, 1837 上次更新: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