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gusia squamosa (Herbst, 1790)

Plagusia squamosa (Herbst, 1790) 鱗形斜紋蟹
Plagusia squamosa (Herbst, 1790) 鱗形斜紋蟹
Plagusia squamosa (Herbst, 1790) 鱗形斜紋蟹
Plagusia squamosa (Herbst, 1790) 鱗形斜紋蟹

綜合描述

舊稱瘤突斜紋蟹、鱗斑斜紋蟹,閩南語俗稱白底仔、白帶仔、礁扁,英名Red bait crab, Scaly rock crab, Rafting crab。頭胸甲接近圓形,寬約可達5.5公分,寬略大於長,額部有2個深裂口,中央的凸起中間有一條凹溝,頭胸甲上散生著許多大小不等的顆粒和狀似鱗片的扁平顆粒,顆粒的周圍長有細密的短剛毛,前側緣含眼後棘共有4棘,腹面含步腳光滑,無橫向條紋。螯腳左右相同,雄蟹的比雌蟹粗大,各節均有3條顆粒狀凸起所形成的縱溝,可動指與不可動指的末端呈湯匙狀。步腳側扁,基節有葉片,長節背緣具有一枚棘刺,長節較寬,具有2列長剛毛,前節、腕節和指節均密生一列長毛,以利於游泳。第3對顎足具有細的外肢,顎足之間沒有空隙。雄蟹的腹部有7節,第3至第6節癒合不可動;但第3與第4節之間的接縫線仍然可見。全身呈紫褐色、深褐色或墨綠色,或綠色和褐色相雜,具有許多白色的細點和斑紋,形成很好的保護色,腹部白色。
以鉗指夾取或刮取岩石上生長的藻類為食。由於螯足過小無法威嚇捕食者來防衛自己,因此遇到天敵只能用消極的尋找石縫或是洞穴躲藏。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 陳育賢 上次更新 20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