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閩南語俗稱白底仔、白帶仔、礁扁,英名Red bait crab, Scaly rock crab, Rafting crab。頭胸甲背面具佈滿魚鱗般的圓形顆粒突起,突起的前緣光滑,側緣與後緣有些具有短剛毛,前側緣含眼後棘有4棘,額部被2個深裂口分成3葉,中央的凸起中間有一條凹溝,腹面光滑。眼窩下緣彎曲,呈連續脊與口框突出前緣相接。螯腳的腕節背面具有細溝及顆粒,顆粒之間光滑,可動指與不可動指的末端呈湯匙狀。第2觸角鞭節短。第3顎足不完全將口部掩蓋,長節及座節缺少斜行的絨毛稜脊,外肢細小,內肢鬚位於長節的前外末角。雄蟹的腹部完全覆蓋末兩對步腳之間的胸板,第3至第6節癒合不可動;但第3與第4節之間的接縫線仍然可見;腹部閉鎖機制屬按鈕型,為角狀邊緣或狹窄尖端,5及6節之間的節縫具有接鄰按鈕的凸起緣。頭胸甲呈褐綠色,腹甲為光滑的白色。
繁殖期在春夏之間。具有粗壯的步腳,可以在淺亞潮帶水流強勁處牢牢攀附住岩石;但其螯腳比步腳來得細小,與其他螃蟹比較起來顯的相當的小,螯腳的可動指與不可動指的前緣均演化成湯匙狀凹陷,可用來夾取或刮取岩石上生長的藻類為食。由於螯腳過小無法威嚇捕食者來防衛自己,因此遇到天敵只能用消極的尋找石縫或是洞穴躲藏。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 陳育賢 上次更新 20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