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關於本站
物種分類系統
物種媒體庫
自然特輯
公告訊息
首頁
>
物種頁面
Barbronia weberi
(Blanchard, 1897)
中文名
巴蛭
分類階層
動物界 Animalia
»
環節動物門 Annelida
»
環帶綱 Clitellata
»
無吻蛭目 Arhynchobdellida
»
沙蛭科 Salifidae
»
巴蛭屬 Barbronia
巴蛭屬 Barbronia
動物界 Animalia
環節動物門 Annelida
環帶綱 Clitellata
無吻蛭目 Arhynchobdellida
沙蛭科 Salifidae
巴蛭屬 Barbronia
Barbronia weberi
(
作者:賴亦德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Barbronia weberi
(
作者:賴亦德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總覽
物種解說
多媒體
綜合描述
中小型蛭類,成體體長約3-5公分,體寬約2-3.5公釐。頭部約為體寬之一半,尾吸盤則大於體寬之一半但稍小於體寬。身體背腹扁平,身體前段的環帶經常明顯膨大。全身底色為深紅色、深褐色或深綠色,背面通常無斑點,或僅有少許不規則的黑色斑點,腹面則無任何斑點。
不吸血,主要以各種小型無脊椎動物如絲蚯蚓和紅蟲為食,亦取食屍體腐肉。水生種類。善游泳,爬行能力尚可。在中等有機污染的水體中可存活良好,並且以絲蚯蚓和紅蟲兩種主要的污染指標生物為食。似乎沒有追蹤獵物的能力,僅以隨機移動鑽探孔隙來尋找獵物。一旦接觸到獵物如紅蟲便會迅速吸咬住獵物將獵物整個吞嚥。主要為夜行性。
|
作者:賴亦德
|
資料提供 賴亦德
|
上次更新 2020-07-02
分布
原生種,分佈於本島各處平地及淺山丘陵。除了臺灣以外,亦廣泛分佈於亞洲各地如中國、菲律賓、印尼、婆羅洲與印度。在歐洲如英國、德國與義大利,美國佛羅里達以及南美洲則是外來種。
|
作者:賴亦德
|
資料提供 賴亦德
|
上次更新 2020-07-02
棲地
平地及丘陵之水田、沼澤、池塘、溝渠等靜水或緩流水域。
|
作者:賴亦德
|
資料提供 賴亦德
|
上次更新 2020-07-02
大百科章節
綜合描述
分布
棲地
提供物種資訊
參考文獻
關於本站
物種分類系統
物種媒體庫
自然特輯
公告訊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