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中小型蛭類,成體體長約3-5公分,體寬約2-3.5公釐。頭部約為體寬之一半,尾吸盤則大於體寬之一半但稍小於體寬。身體背腹扁平,身體前段的環帶經常明顯膨大。全身底色為深紅色、深褐色或深綠色,背面通常無斑點,或僅有少許不規則的黑色斑點,腹面則無任何斑點。
不吸血,主要以各種小型無脊椎動物如絲蚯蚓和紅蟲為食,亦取食屍體腐肉。水生種類。善游泳,爬行能力尚可。在中等有機污染的水體中可存活良好,並且以絲蚯蚓和紅蟲兩種主要的污染指標生物為食。似乎沒有追蹤獵物的能力,僅以隨機移動鑽探孔隙來尋找獵物。一旦接觸到獵物如紅蟲便會迅速吸咬住獵物將獵物整個吞嚥。主要為夜行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賴亦德 資料提供:賴亦德 來源學名:Barbronia weberi (Blanchard, 1897) 上次更新:2020-07-02

分布

原生種,分佈於本島各處平地及淺山丘陵。除了臺灣以外,亦廣泛分佈於亞洲各地如中國、菲律賓、印尼、婆羅洲與印度。在歐洲如英國、德國與義大利,美國佛羅里達以及南美洲則是外來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賴亦德 資料提供:賴亦德 來源學名:Barbronia weberi (Blanchard, 1897) 上次更新:2020-07-02

棲地

平地及丘陵之水田、沼澤、池塘、溝渠等靜水或緩流水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 4.0台灣(CC BY 4.0 TW) 作者:賴亦德 資料提供:賴亦德 來源學名:Barbronia weberi (Blanchard, 1897) 上次更新: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