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關於本站
物種分類系統
物種媒體庫
自然特輯
公告訊息
開放資料
首頁
>
物種頁面
Aplysia argus
Rüppell & Leuckart, 1830
中文名
黑指紋海兔
其他別名
環眼海兔
物種屬性
海洋生物
分類資訊
Species 種
相關連結
臺灣物種名錄
|
TaiBOL[生命條碼]
|
TaiBOL[遺傳物質]
|
iNaturalist
|
WoRMS
分類階層
動物界 Animalia
»
兩側對稱動物亞界 Bilateria
»
原口動物下界 Protostomia
»
螺旋動物總門 Spiralia
»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
腹足綱 Gastropoda
»
海兔目 Aplysiida
»
海兔科 Aplysiidae
»
海鹿屬 Aplysia
海鹿屬 Aplysia
動物界 Animalia
兩側對稱動物亞界 Bilateria
原口動物下界 Protostomia
螺旋動物總門 Spiralia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腹足綱 Gastropoda
海兔目 Aplysiida
海兔科 Aplysiidae
海鹿屬 Aplysia
ppell & Leuckart, 1830
黑指紋海兔
作者:陳育賢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ppell & Leuckart, 1830
黑指紋海兔
作者:陳育賢
CC BY-NC 4.0 International
總覽
物種解說
多媒體
公民科學資料
綜合描述
俗稱黑指紋海兔,英名White-speckled sea hare, Spotted sea hare。身體長大約在 6至20公分之間,最大可達45公分。體軀柔軟黏滑,觸角前後2對,形狀有點像兔子。體色變異大,依其主要攝食的海藻顏色而呈淡灰色、乳白色、綠色、橘紅色、灰棕色至黑褐色,有一些不規則的黑褐色線紋與大小不等的黑色環紋。
在黑指紋海鹿的腹腔神經節所發現的右側巨型神經元類似脊椎動物的神經元,這意味著它是理想的電生理學和條件反應研究的材料。這些神經元被認為在神經學的研究是非常寶貴的,這是因為神經元的行為的長期持續影響可以被檢測出來。受刺激時會分泌出紫色體液,是一種刺激物,可導致魚類和其他無脊椎動物改變行為。其皮膚含有毒素,以至於大多數的獵食者不以之為食,對人類也可能有毒,所以不宜食用。
|
作者:陳育賢
|
資料提供 陳育賢
|
上次更新 2013-11-27
關於本站
物種分類系統
物種媒體庫
自然特輯
公告訊息
開放資料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