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飾物蛇海星Ophidiaster armatus分布於水深5~33公尺的珊瑚礁區與沙地交界帶。體盤很小,腕長可達15公分,整體大小約20~30公分。腕細長手指狀,橫切面略呈圓形,末端向上翹起。背板及邊緣板排列整齊,向上凸起,排成七縱列。全身密佈顆粒體,每一公分長度大約有80個顆粒體。皮鰓區排成八縱列,腕基部的皮鰓區上有20~30個皮鰓,每個皮鰓被3~5個顆粒包圍,皮鰓區上的顆粒較小;腕末端的皮鰓區上只有1~5個皮鰓。篩板一個,橢圓形到鈍三角形,最大直徑約為4mm,上面有輻射狀細溝紋。背板上皮鰓區邊緣常有一個鑿形叉棘 (Excavate pedicellaria)。上緣板排列成規則的一縱列,每側約有42個上緣板。上緣板上方各有一縱列的背側板。下緣板和上緣板相對,數目相同,上、下緣板之間有一縱列的皮鰓區。腕1/2處以後的下緣板上常有一個鈍突出結瘤,最末端的十多個上緣板上也偶有一個這種結瘤。腹板2列,無皮鰓區,上面覆滿顆粒體。每一個圍步帶板上有2個短鈍溝棘,一大一小。溝棘之後有12~18個稍長顆粒體,一個略大型的鈍亞溝棘在這些顆粒體後方。動物生活時背面為褐色,體盤中央及腕上有大塊暗褐色斑塊,腹面顏色較淡,斑塊較少延伸到腹面。酒精及福馬林的標本顏色變化小。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李坤瑄 資料提供 李坤瑄 上次更新 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