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英名Blue-black urchin。體殼直徑約5至9公分,連同棘刺約可達30公分,殼薄而脆,略呈圓形,表皮呈白色。刺棘有粗、細兩種,粗刺棘較長,末端鈍而不會刺傷人手,呈白色、黃棕色或紫色,並有藍綠色的螢光,有些個體具有黑色至褐色的環紋,為一種警戒色,表示其刺棘有毒;細刺棘較短,尖銳且有毒性,呈黑色至棕綠色,有些個體為棕色與白色或黃綠色相間,並有藍綠色的螢光。步帶區狹窄,在赤道區最窄,接近頂部及圍口部略為加寬。赤道區的步帶區有2行大疣,間步帶區各有3行大疣,排成一斜列,中線無裸出部。
本種為夜行性,白天大多三五成群地躲在岩洞或凹處,夜間外出覓食大型藻類,也會啃食其他小型附著生物。棘刺和管足具有毒腺,潛水時若不小心被刺,會中毒,傷口會紅腫劇痛,約1小時後疼痛逐漸消失。嚴重時肌肉會癱瘓,呼吸困難,可持續6小時之久,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急救方法為:毒棘明顯可見時,可用針、鑷子或手術刀除掉棘刺或叉棘,再用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敷傷口以排毒。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育賢 資料提供 陳育賢 上次更新 201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