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本種體色黃色。前翅有不明顯的黑色內線與中線,翅室橫紋脈上則為明顯黑色斑紋,前翅有三塊不規則透明斑塊,翅紋顏色為黃橘色且具有金屬光澤。後翅有一塊透明斑塊,而其翅紋為褐色帶有金屬光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顏聖紘 資料提供:顏聖紘 來源學名:Analthes semitritalis Lederer, 1863 上次更新:2014-12-24
其他來源內容

茶鬚野螟(Nosophora semitritalis)被歸屬於草螟科(Crambidae)斑野螟亞科(Spilomelinae)。本種的前翅為橙黃色底,臀角處有一大塊黑褐色區域,中室前端有兩個外包黑圈的白斑,下方的白斑較大,近翅基1/4與1/2處各有一條黑褐線,中室中央有一個黑褐點,前緣越靠翅基顏色越偏黑褐;後翅2/3為黑褐色,靠臀角處偏灰,翅基為黃色,中央有一個大白斑,近白斑有橘色斑紋。

A Brief Introduction:

Nosophora semitritalis represents one of the four Nosophora species recorded in Taiwan and doesn't share similar wing pattern with any species in Taiwan.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施禮正 資料提供:臺灣蛾訊 MOTHS of Taiwan 來源學名:Nosophora semitritalis (Lederer, 1863) 上次更新:2013-07-22

分布

茶鬚野螟廣泛分布於中國、台灣、日本、緬甸、印尼、菲律賓與印度。而其所屬的鬚野螟屬(Nosophora)全世界約有30來種,主要分布於古北區與東洋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施禮正 資料提供:臺灣蛾訊 MOTHS of Taiwan 來源學名:Nosophora semitritalis (Lederer, 1863) 上次更新:2013-07-22

外觀相似性

鬚野螟屬在台灣僅紀錄四種,彼此之間翅紋差異甚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施禮正 資料提供:臺灣蛾訊 MOTHS of Taiwan 來源學名:Nosophora semitritalis (Lederer, 1863) 上次更新:2013-07-22

備註

茶鬚野螟一開始被Lederer(1863)置於Analthes中,而後Pagenstecher在1888年將之轉入Nosophora,但仍有學者不認同該處理而繼續把茶鬚野螟置於Analthes。Shibuya在1928年將台灣產的族群處理為變種N. s. var. orbicularis,而王效岳則在認識台灣昆蟲19中將之提升為亞種,然而李等人(2009)未接受此處理,而將大陸與台灣的亞種皆視為N. semitritalis的同物異名。本種在台灣是常見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施禮正 資料提供:臺灣蛾訊 MOTHS of Taiwan 來源學名:Nosophora semitritalis (Lederer, 1863) 上次更新:201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