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前額長且窄,中長為最寬處的2.3倍,中脊於基部分叉,後唇基基寬明顯超過前額端寬,口針長達後足基節,觸角第一節矩形且長為最寬處的2.9倍,前翅長為最寬處的3.4倍,後足刺型為5-6-4或少數為5-5-4,一般體色為淺褐色至紅褐色,腹部側區淺綠色,觸角、前額及頭頂側脊、前額基半部散布著深褐色,前翅透明且翅脈白色並具有小型具毛的黑色顆粒,後翅透明,翅脈褐色,足具縱條紋且為深褐色,雄蟲尾節最寬處窄於生殖節,尾突稍長,生殖節之中央突起形成一兩叉勾狀結構,陽具之陽莖細長,長翅型雄蟲體翅長為4.34±0.22公厘,前翅長為3.64±0.22公厘,長翅型雌蟲體翅長為5.13±0.22公厘,前翅長為4.22±0.18公厘。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廖一璋 資料提供:廖一璋 來源學名:Purohita taiwanensis Muir, 1914 上次更新:2016-10-06

分布

台灣及中國大陸(西南部省分)。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廖一璋 資料提供:廖一璋 來源學名:Purohita taiwanensis Muir, 1914 上次更新:2016-10-06

棲地

廣泛分布於全島低海拔山區,如南投縣惠蓀、台中大甲等地。此物種在台灣非常普遍,取食多種竹類,特別是龍竹(Dendrocalamus giganteus),其他取食竹類包括孟宗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印度簕竹(Bambusa arundinacea)、綠竹(bambusa oldhamii)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廖一璋 資料提供:廖一璋 來源學名:Purohita taiwanensis Muir, 1914 上次更新:2016-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