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珊瑚體:珊瑚體由許多細分枝組成,大致分布在同一平面,但有些分枝分散而呈叢狀。主分枝自基部起交互長出次生分枝,次生分枝頂端部分相連成網狀。分枝直徑大多在1~2 mm之間,共肉僅以薄層覆蓋骨骼表面。生活群體的珊瑚蟲通常為淡褐色,骨骼為暗褐色。珊瑚蟲:珊瑚蟲呈細管狀,高約1~2 mm,由排列成環狀而突出的骨針支撐,外觀呈刺冠狀;珊瑚蟲分布在分枝周圍表面,間隔約1.5~3.0 mm,有集中於兩側的趨勢,且近分枝尖端較密集。骨針:珊瑚蟲周圍的骨針為彎曲紡錘形,長度在0.2~0.5 mm之間,兩端大多無明顯差異,表面有錐狀突起稀疏分布;另有弓形骨針長度在0.6 mm以內,觸手骨針為小桿形或紡錘形。共肉皮層含有多突起的紡錘形、十字形、三輻及不規則片形骨針,長約0.1~0.3 mm,表面突起多,且形態變異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戴昌鳳、秦啟翔 資料提供:東沙八放珊瑚生態圖鑑 來源學名:Acanthogorgia ceylonensis 上次更新:2020-12-04

分布

東沙分布:外環礁水深25 m以深的礁斜坡邊緣。世界分布:錫蘭、印尼、台灣東沙。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戴昌鳳、秦啟翔 資料提供:東沙八放珊瑚生態圖鑑 來源學名:Acanthogorgia ceylonensis 上次更新:2020-12-04

鑑別型特徵敘述

本種群體形態與印度蔓柳珊瑚(Bebryce indica)近似,但珊瑚蟲呈刺冠狀為明顯差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戴昌鳳、秦啟翔 資料提供:東沙八放珊瑚生態圖鑑 來源學名:Acanthogorgia ceylonensis 上次更新: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