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一或多年生的惡臭爬藤,全株及果實均具有清肝解毒、舒緩睡眠等功效,若妥善開發適當用途,可使其種群維持在不危害當地植物的程度。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foetida hispida 上次更新:2021-11-16

綜合描述

生長性狀: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
花性型:兩性花。
花期:二月至十一月;常見七月至八月
花蜜量:高。
花粉量:中。
蜜蜂偏好:高。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培修、顏君靜、吳姿嫺 資料提供:生態廊道蜜粉源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Passiflora foetida 上次更新:2024-06-26
其他來源內容
一年生或多年生的惡臭爬藤,被粗毛,綠色圓柱狀莖長1.5 – 5 m,腋生卷鬚。葉互生,有托葉,密被粗毛,基部心形,具三個銳尖的掌狀裂片,長寬2.5 – 10 cm,全緣或淺齒狀。花單生於葉腋,寬4 – 5 cm,白色,中心紫色寬3 cm,花梗長3 – 7 cm;花被三個淺綠色的苞片包覆,二回羽狀絲裂,末端腺狀;萼片5枚,長1.5 cm;花瓣5枚,展開徑約3 cm,花冠中有2列絲狀環形冠冕,紫色至粉紅色,尖端白色,和雌器柄合生;花藥背著可動,橢圓形;3心皮合生,每個具2或3裂的柱頭,子房居中,一室具多個胚珠。果實不開裂,漿果,成熟時由淡綠色轉為橘黃色,球形,乾燥膨大,寬2 – 3 cm,具薄皮革般的外皮,約2 cm厚,被毛茸茸的羽狀總苞包覆。種子量多,楔形至卵形,長約4 mm,每側中央有粗糙網紋,包覆著少量白色的香甜黏果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foetida hispida 上次更新:2021-11-16
多年生蔓性草本,莖柔弱,圓柱形,密生粗毛,具腋生卷鬚;單葉,互生,3裂,具密毛,裂片卵至卵狀長橢圓形,柄長3-4公分;聚繖花序退化而僅具花1朵,腋生;花瓣白色或粉紅色,5枚,具3片3-4回深羽裂的總苞;副花冠呈絲狀的環狀,基部紫紅色,先端白色;漿果熟時橙色,卵球形,光滑無毛,被三片羽裂狀的苞片包裹著;種子黑褐色,扁卵形,突尖,光滑,具光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foetida L. var. hispida (DC. ex Triana & Planch.) Killip 上次更新:2014-12-09

分布

原產地:
南美洲
臺灣地區分布:
歸化分布於平地及低海拔山區,常見於中南部路旁、荒野、沙地、草原、灌叢、山麓、駁坎、河堤、溪畔及海濱,有時蔓生於地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培修、顏君靜、吳姿嫺 資料提供:生態廊道蜜粉源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Passiflora foetida 上次更新:2024-06-26
其他來源內容
原生地:加勒比區域。已知引進地區:此變種在許多地區被視為Passiflora foetida L.之同種異名,無法確定全部引進地區,目前已知入侵夏威夷、澳洲及台灣。台灣分佈:中南部海邊至平野、田地,澎湖和小琉球也有,已有向東部擴散趨勢,常生於低海拔荒山草坡或灌叢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foetida hispida 上次更新:2021-11-16
熱帶美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foetida L. var. hispida (DC. ex Triana & Planch.) Killip 上次更新:2014-12-09

棲地

該物種會攀爬樹木生長,可能出現在海平面到海拔1,000 m間的天然林、次生林、人工林、沿海沙丘、河岸、溪邊以及峽谷、岩質坡地、山坡、山谷平原、受干擾的地區、荒廢地、路邊、潮濕的山地上。適於所有土壤類型──岩石或石質土壤、礫石土壤、沙子、壤土、粘土,偏愛潮濕的環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foetida hispida 上次更新:2021-11-16

繁衍

澳洲研究此種在火災或洪水過後,主要用三種方式繁殖重建:增加種子產量、扦插繁殖和冠層萌蘗。自動相機記錄到小鳳頭鸚鵡(Cacatua sanguine)、鵲鵝(Anseranas semipalmata)、澳洲野犬(Canis lupus dingo)會食用其果實,此外阿蓋爾湖岸邊沖刷的碎屑內含大量種子,且氾濫河水也觀察到其植物碎片,推測水體也是其種子擴散重要因素。此外若果實被岩石或卵石保護或長在樹冠藤蔓上,能在火災中幸免於難。地面上較粗(> 5mm)的莖可以形成不定根,若斷裂分離則成為新個體,雨季結束時濃密的藤蔓墊下有較厚的落葉腐殖層,似乎增加了其扦插繁殖的機會。火災後幾天內冠層就會萌蘗,較老較厚、離地2 cm以上的冠層較有可能倖存。幼苗初期的生長速率似乎受水分供應影響,在大火後的三個月內生長速率最高,與雨季後期相符,隨後在乾季生長速率減緩。發芽實驗受到溫度的顯著影響,溫度在25 – 40°C間才能發芽,最佳發芽溫度在35 – 40°C間。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foetida hispida 上次更新:2021-11-16

管理

預防措施:生物量的增長和降雨有密切的關聯,然而降雨無法預測。 物理方法:手動拔除,但是勞動強度大。 化學方法:使用除草劑,通常會聯合手動拔除處理,但是這些控制方法成本很高,特別是在偏遠地區,且長期控制的成效甚小。嘉磷塞葉面噴霧非常有效,但是植株會藉由扦插繁殖快速恢復,而且若不去除死亡的生物量會導致其小苗快速再生,而其他原生植物卻大部分無法恢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foetida hispida 上次更新:2021-11-16

效益(利用)

養蜂利用:
為蜜粉源植物。花較百香果小,但花數更多,具花內和花外蜜腺,泌蜜豐富,蜜蜂愛採,有利於蜂群繁殖,是夏季值得推薦的蜜粉源植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培修、顏君靜、吳姿嫺 資料提供:生態廊道蜜粉源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Passiflora foetida 上次更新:2024-06-26
其他來源內容
此種之成熟果實和種子可以食用。幼葉和嫩枝芽通常作為蔬菜煮湯,在印尼則將其製成臘腸。越南民間醫學用乾葉煮茶來緩解睡眠問題。它可以鎮定神經系統、清熱解毒和清肝熱,葉子和果實的湯劑可用於治療哮喘和膽道疾病,葉子和根的湯劑可用於調經和癔症,傳統醫學已用草藥萃取物來治療許多疾病,例如腹瀉,腸道、喉嚨、耳部感染,發燒和皮膚病。在印度將葉子糊劑塗在頭上治療暈眩和頭痛,在巴西這種草藥以洗劑或藥膏的形式用於丹毒和發炎的皮膚疾病,此外也被當成覆蓋物或籬笆。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foetida hispida 上次更新:2021-11-16

風險

在受干擾的自然植被中旺盛生長,形成茂密的地面覆蓋物,而阻止或延遲其他物種的建立,危害當地生態平衡與生物多樣性。未成熟的果實有毒,許多國家視為有害雜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foetida hispida 上次更新:2021-11-16

備註

該植物的主要成分是生物鹼、酚、糖苷、類黃酮和氰化合物,以及西番蓮素、胜肽和α-哌喃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Passiflora foetida hispida 上次更新:202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