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藻體草綠色,薄葉狀,由兩層細胞構成,形狀多變,有圓形、卵形、長橢圓形。邊緣波狀有缺刻或不規則裂開,但不縱裂至基部。基部由兩層細胞間向下延伸出許多假根狀細胞絲組成盤狀附著器。藻體厚度約30-50μm,高可達30公分。藻體細胞表面觀為多角形,單核,具有片狀葉綠體及一個澱粉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黃淑芳 資料提供:黃淑芳 來源學名:Ulva lactuca Linnaeus 1753 上次更新:2014-05-08

分布

全球性泛暖溫帶性海藻,廣見於蘇聯、韓國、日本、琉球群島、臺灣、中國大陸(廈門、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澳洲、新加坡、印尼、阿拉伯海、大西洋、印度洋等地。臺灣產於全臺各地海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黃淑芳 資料提供:黃淑芳 來源學名:Ulva lactuca Linnaeus 1753 上次更新:2014-05-08

棲地

生長在中、低潮帶至潮下帶二米深的礁岩上,隨水流的急緩外形略有變化,在靜水域可長成較寬較大之葉面。在東北角全年均可見,繁盛期在二~四月。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黃淑芳 資料提供:黃淑芳 來源學名:Ulva lactuca Linnaeus 1753 上次更新:2014-05-08

生命週期

具有同形世代交替,孢子體與配子體外觀相同。孢子體(2N)經減數分裂內產具有4條鞭毛的游孢子,再萌發成配子體。配子體(1N)雌雄異體,每個細胞可產生16~32個具有2條鞭毛的配子。同形交配為合子,合子再萌發為新孢子體。配子也可行孤雌生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黃淑芳 資料提供:黃淑芳 來源學名:Ulva lactuca Linnaeus 1753 上次更新:201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