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常綠沉水植物,莖圓柱狀,可長達1 m。葉3-8片輪生,無柄,寬線形,鋸齒緣。花單性且雌雄異株。雄花佛燄苞內具2-5朵花,開花時雄花不會自佛燄苞脫離;花梗長;萼片3,闊卵形;花被片大型,白色,具有明顯的蜜腺;雄蕊3枚,與萼片對生。雌花佛燄苞圓筒狀,單生,腋生,雌花有一長花梗;萼片3枚;花瓣3片。果實成熟時不規則開裂。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Egeria densa 上次更新:2019-12-05
其他來源內容
莖直徑小於3公厘。葉通常開展,長至40公厘,寬2-5公厘,營養節上一輪通常4枚。雄性佛焰花序長約8-11公厘,寬1-4公厘。雄性花序小花2-4枚,小花梗8公分或更長;花萼長2-4.5公厘,寬1-3公厘;花瓣長5-10公厘,寬3-8公厘;花絲梅花狀,長1-5公厘,於花藥下方收縮,明顯乳突狀。雌性花序長10-15公厘,寬2-5公厘。一佛焰花序僅一枚雌花;花萼長3-5公厘,寬1.5-3公厘;花瓣長4-9公厘,寬3-6公厘;假雄蕊略成梅花狀,長1-2.5公厘,常生於一2公厘長柄上;子房長約3公厘,寬約2公厘,具6-7枚胚珠;花柱長2.5-4公厘,分裂至長度之一半以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承瑞 資料提供:楊承瑞 來源學名:Egeria densa 上次更新:2019-11-26

分布

原生於南美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承瑞 資料提供:楊承瑞 來源學名:Egeria densa 上次更新:2019-11-26

棲地

在台灣各地的溝渠、池塘、稻田、河中皆可見到大量族群,尤以宜蘭北部縣市為多 [1]。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Egeria densa 上次更新:2019-12-05
其他來源內容
於臺灣引進並歸化於湖泊或溪流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楊承瑞 資料提供:楊承瑞 來源學名:Egeria densa 上次更新:2019-11-26

播遷

生長速度快、能夠適應不同的光照環境、能夠靈活的從水中及沉積物中吸取養分、在中至低養分的環境中仍能保持高生產力、表現型的可塑性高、可藉由斷裂的植體片段行無性繁殖、具有高度的擴植族群的潛力。藉由主莖斷裂的植體片段來擴散繁殖,這種情況很容易出現,例如:當船面划過、進行機械收割。而斷裂的植體便可被水流、船槳、漁網等裝置載到其他地區,且當這些裝置離開水面後,附在上面的植體仍可存活夠長的時間直到在進入水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Egeria densa 上次更新:2019-12-05

管理

化學防治:目前仍無有效且合適的化學防治方式。

物理防治:由於水蘊草的結構特徵(分枝稀少、具有細長、靈活、柔軟的莖)且容易以斷莖行無性繁殖,因此使用機械物理方式進行每年一次的清除是完全無效的,甚至可能協助其擴散或是激發其生長潛能。

生物防治:雁鴨類藉由進食水蘊草,能夠有效地控制水蘊草的族群,雖無法完全根除,但是一個能夠永續經營的方法;當雁鴨類在進食水蘊草時,牠們偏好取用柔軟的部位,例如:莖頂與葉;牠們也會將莖拉起去除莖上的所有葉片,使殘留在水底的莖慢慢凋萎。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Egeria densa 上次更新:2019-12-05

風險

水蘊草為多年生沉水植物,原產於東南美洲,被作為水族館或觀賞池塘中的氧氣製造植物而販售至世界各地,並在世界各地歸化自生。在陸域生態系的清澈淺水環境中,水蘊草生長快速且常能形成緻密的覆蓋層,並在水域中發揮其優勢作用,例如:防止沉積物再懸浮、控制浮游植物的生長(藉由從水體中移除養分),因此,水蘊草可被視作水域生態系統的工程師。然而,水蘊草同時也可能會產生不良影響,例如:(1) 阻塞航道與水輪機、(2) 與當地原生植物競爭棲地、(3) 對水底沉積層中種子庫產生負面影響。

入侵後果:環境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競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Egeria densa 上次更新:2019-12-05

引進途徑

引進媒介:人為引進, 不詳

引進時間:不詳

引進方式:不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Egeria densa 上次更新: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