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多年生草本。莖匍匐而後斜升。莖枝可高達60 cm以上。葉對生,葉面富光澤、被有細毛、兩側有剛毛,稍呈肉質,葉三叉掌狀或三裂狀披針形,裂片銳尖,鋸齒緣,葉基楔形,葉脈明顯下陷,葉柄短於5 mm。頭花單生於莖頂,黃色,直徑2-3.5 cm,具長總梗。總苞片2-4層,外側苞片常為葉狀,內側膜質。舌狀花雌性,短而寬,僅數枚;心花兩性或雄性。瘦果形態多變,常有軟骨質的翼。冠毛缺如,或具1或2短剛毛,或為呈冠狀的鱗片,早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Sphagneticola trilobata 上次更新:2019-12-05
其他來源內容
多年生草本;莖匍匐狀蔓性,能節節生長,被剛毛;單葉,對生,橢圓卵形,長4-6公分,寬2.5-3.5公分,先端呈銳鈍形,基都呈漸狹形,葉面粗糙有毛,有粗鋸齒緣,厚革質,掌狀葉脈3出;頭狀花序由葉叢中抽出,單一,頂生,徑約1-2公分,花瓣7-9片,開黃色小花,花色鮮豔;舌狀花,黃色,外緣和下方有許多綠色的苞片;而中央部份有許多筒狀花,它們的花瓣筒很短,顏色淡;瘦果具稜,先端有硬冠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 上次更新:2014-12-09

莖匍匐而後斜升。葉稍呈肉質,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銳尖,葉基楔形,葉上半常三裂,裂片銳尖,葉脈明顯下陷,葉柄短於5 mm。頭花單一,直徑2-3.5 cm,具長總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 1893 上次更新:2014-12-09

分布

美洲熱帶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 上次更新:2014-12-09
其他來源內容

常見栽培為道路旁或邊坡及覆蓋安全島的植栽。偶有逸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 1893 上次更新:2014-12-09

棲地

常見栽培為道路旁或邊坡及覆蓋安全島的植栽。偶有逸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Sphagneticola trilobata 上次更新:2019-12-05

管理

物理防治:將土壤翻鬆,使用鋤頭等工具去除表層數公分的土壤,以移除藏在土壤中的種子。刈草或除草時應避免植株被切成細小片段,以免增加南美蟛蜞菊擴散到其他地方的風險。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Sphagneticola trilobata 上次更新:2019-12-05

風險

南美蟛蜞菊原產於北美洲,native to tropical America可節節生根,且具有覆蓋良好的特性,故為公路護坡、安全島分隔帶之優良植物,亦可種植於庭院、花壇作為觀賞用。目前在許多學校、公園、休閒或觀光旅遊區當地被栽植,綠化迅速,但若逸出馴化後對環境生態則是一大威脅。目前在一些地方已經逸出成為雜草,常成群生長,侵占草地和溼地,排擠本地植物,目前已被列為「世界上有害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入侵後果:環境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競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Sphagneticola trilobata 上次更新:2019-12-05

引進途徑

引進媒介:人為引進

引進時間:1976

引進方式:有意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Sphagneticola trilobata 上次更新: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