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可達2-5 m,粗壯有分枝,被毛。葉互生;葉卵形或楔形,長10-30 cm,3-5裂,葉緣有細鋸齒;葉柄長5-15 cm。輻射狀頭花單一,花冠大而醒目,直徑約5-15 cm;總花梗長8-15 cm。總苞片4層。舌狀花橘黃色,頂端有不明顯3齒;管狀花黃色。瘦果長橢圓形,長約0.4 cm,扁平,被短柔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ithonia diversifolia 上次更新:2019-12-05
其他來源內容
多年生灌木狀草本,高可達3公尺;莖密佈細毛,木質化;單葉,互生,闊卵形,長7-20公分,寬8-12公分,柄長5-15公分;頭狀花序,頂生,徑約7-10公分;舌狀花不孕性,花瓣黃色;筒狀花黃色,5裂;雌蕊花柱基部膨大,柱頭2裂下彎;瘦果黑色,密被金黃色毛,冠毛紅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Tithonia diversifolia (Hemsl.) A. Gray 上次更新:2014-12-09

灌木狀的多年生草本,高可達3 m,被毛。葉卵形或楔形,長10-30 cm,先端漸尖或銳尖,全緣或3-5裂;葉柄長5-15 cm。頭花大而醒目,直徑約10 cm,舌狀花橘黃色。總梗長8-15 cm;總苞寬2.4-4 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Tithonia diversifolia (Hemsl.) A.Gray, 1883 上次更新:2014-12-09

分布

中美洲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Tithonia diversifolia (Hemsl.) A. Gray 上次更新:2014-12-09
其他來源內容

歸化種。分佈於海濱至海拔1,000 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Tithonia diversifolia (Hemsl.) A.Gray, 1883 上次更新:2014-12-09

棲地

中部山區常見馴化自生成群落。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ithonia diversifolia 上次更新:2019-12-05

播遷

種子輕、細小且數量多,能夠隨風或水流飄散到各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ithonia diversifolia 上次更新:2019-12-05

效益(利用)

採葉片鮮用或曬乾使用,稱為五爪金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用,常被用治各種肝病或青草茶飲用。挖取塊根,鮮用,稱菊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ithonia diversifolia 上次更新:2019-12-05

風險

王爺葵原產於中美洲,株高約3 m,有像向日葵一樣的頭花,花冠直徑可達10公分以上。在非洲西部常成為農地、人工林、廢棄草皮及道路旁的嚴重雜草,能夠輕易形成大量密實的單一族群,而侵占原生植物之棲地。

入侵後果:環境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競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ithonia diversifolia 上次更新:2019-12-05

引進途徑

引進媒介:人為引進

引進時間:1910

引進方式:有意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ithonia diversifolia 上次更新:2019-12-05

備註

Oyerinde (2009) 研究王爺葵的植物相剋作用(Allelopathic effect),將其莖部萃取液施用於玉黍蜀的種子與幼苗,發現其對於玉黍蜀的種子發芽率並沒有顯著的下降,但是對於幼苗胚根及胚芽的延長則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不過,對於兩週以上的苗木植株,在鮮重、乾重及葉面積,則有刺激生長的作用;此外,該萃取液對幼株葉片的葉綠體累積則有減少的情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ithonia diversifolia 上次更新: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