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昭和草是一種入侵雜草,被納入《全球雜草概要》,被列為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最具侵略性的雜草之一。它是一種先驅植物,可以產生大量有毛的種子,藉由風傳播但傳播能力有限。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上次更新:2021-11-16

綜合描述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可達1 m,無毛或微柔毛,葉琴狀羽裂,粗鋸齒,葉柄長5 – 30 mm,葉片長4 – 16 cm,寬1 – 7 cm,自基部沿著莖向下生長,上部葉片多少無梗;頭狀花序在繖房花序軸上,軸長滿短絨毛;總苞外有長約2 mm的短絲形苞片,內有許多長14 – 15 mm的較長苞片(稍微黏在一起),有很多淡黃色到白色細長的冠毛,花冠黃色先端深色,花藥紫色,柱頭紫色。瘦果線狀圓柱形,光滑微皺,棕色,長2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上次更新:2021-11-16
其他來源內容

一年生草本,植株高30-150 cm,莖多汁。單葉、互生,長橢圓形至長卵形,5-18 × 1-10 cm,葉基下延成葉柄,不規則羽裂,裂片具不規則的齒緣。頭花頂生,繖房排列,開花時頭花下垂,結果時變直立;總苞鐘狀;小花皆同型;花冠筒黃綠色,花冠裂片紅(稀為黃)色。瘦果圓柱形。冠毛細絲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上次更新:2019-12-05
一年生草本,株高40-100公分;莖直立,柔軟多汁;單葉,互生,長橢圓形至長卵形,長5-18公分,寬3-10公分,葉緣有不規則的鋸齒,葉子中肋暗紅色,兩面疏被毛;頭狀花序多朵排列呈圓錐花序,頂生,紅褐色,都由細瘦的管狀花組成,總苞鐘狀,兩層,外層副萼狀,花苞朝下,開花時頭狀花序朝上,授粉後再度朝下,特徵極為明顯;瘦果紅褐色,圓柱形,具線紋,被細毛,有白色冠毛呈球狀,冠毛細絲狀;種子紫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S. Moore 上次更新:2014-12-09

一年生草本,植株高30-150 cm,莖多汁。葉長橢圓形至長卵形,5-18 ´ 1-10 cm,葉基下延成葉柄,不規則羽裂,裂片具不規則的齒緣。總苞鐘狀。小花花冠筒黃綠色,花冠裂片紅(稀為黃)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S. Moore, 1912 上次更新:2014-12-09

分布

原生地:非洲熱帶地區。已知引進地區:已向東廣泛分佈到東印度群島、印度、東南亞和菲律賓,2009年在馬來半島首次發表了雜草紀錄,並仍在積極擴散。於1955年在琉球群島首次記錄。台灣分佈:臺灣全境平野至山區之農園、路旁、空曠地普遍可見,尤以新墾地、燒山和耕地後最易發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上次更新:2021-11-16
其他來源內容
非洲、南美熱帶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S. Moore 上次更新:2014-12-09

歸化種。常見於低至中海拔開闊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S. Moore, 1912 上次更新:2014-12-09

棲地

昭和草主要見於潮濕的熱帶地區,海拔從15 – 200 m至2500 m,會侵入裸露的區域,從耕地、河岸、路邊、茶園、荒廢地、果園和咖啡園都可見,特別是在潮濕的區域、高地稻田、新開墾或輪作的耕地,以及新播種的牧場上。雖然是先驅植物,但在森林底層遮蔭下仍可良好生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上次更新:2021-11-16
其他來源內容

臺灣全境平野至山區之農園、路旁、空曠地普遍可見,尤以新墾地燒山耕地後最易發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上次更新:2019-12-05

播遷

種子具有冠毛,能夠隨風四處傳播;種子體型較大,較快從空中落下,競爭力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上次更新:2019-12-05

關係

在澳洲觀察到其會被青枯病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感染,在印度北部溫帶地區會得葉脈黃化病,感染自Ageratum enation virus (AEV)伴隨著類似衛星DNA 1的納米病毒。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上次更新:2021-11-16

繁衍

昭和草產生的種子具有毛茸茸的冠毛(羽狀種子),很容易藉由風和水傳播。全年開花,有很高的種子產量,每個植株約能開29朵花,產生4,379個種子,在茶園中密度高達70.5個/m2,種子有10 – 11 mm的冠毛,從成熟花序脫落後很容易被風吹散,產生大量種子故傳播快速。於10 – 30 °C發芽,故少見於高海拔,最佳發芽溫度在15 – 20 °C;在很寬的pH值(2 – 12)範圍內皆可發芽,在pH值4 – 10間發芽率最高。種子一年後發芽率急遽下降,在土壤表面的出苗率很高,若超過1 cm深度則無法出苗,沒有明顯的休眠,在儲存10個月後仍有活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上次更新:2021-11-16

管理

預防措施:可能在初期茶園中發現,和年輕樹苗間的開放空間有關,會和其他一年生雜草如藿香薊和小米菊混生,可以透過淺土栽培人工控制。物理方法:人工除草需密集勞動,每年需要除草8 – 12次,每季每公頃需要15 – 20人工作。化學方法:昭和草對嘉磷塞和草銨膦很敏感,但在苗期後無法以巴拉刈成功控制,成熟植株用2,4-D可能更有效。出苗前復祿芬比利谷隆或達有龍有效。巴拉刈和達有龍混合可以提高其效能,但在某些地方巴拉刈已被反覆使用,已經發展出具高度抗巴拉刈的遺傳因子,如在馬來西亞高原地區的番茄和甘藍園,抗藥性可能與對巴拉刈抵抗和敏感的遺傳因子的獨特易位有關,並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上次更新:2021-11-16
其他來源內容

物理防治: 開花前採摘利用或拔除,並經常控制使其族群維持在適當大小。 種子埋在土中的深度超過1 cm時便無法順利發芽,因此,在上方覆蓋1cm深的土壤,可使昭和草之族群不易建立,是有效的防治方式。

化學防治: 在昭和草萌芽後的20到30天內,每公頃土地使用0.5到0.8公斤的2,4-D或是0.4公斤的MCPA,可達到良好的控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上次更新:2019-12-05

效益(利用)

在非洲許多國家都食用昭和草,尤其是在非洲的西部和中部,多汁的葉子和莖可以煮湯和燉菜,在獅子山也很流行把葉子和花生醬做成醬汁,澳洲也會作為沙拉食用。非洲傳統醫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胃痛、癲癇病、昏睡病和嘴唇浮腫,研究發現它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可以防止肝毒性,與一氧化氮組合的產品可以抗腫瘤活性。此外也可作為家禽和牲畜的飼料。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上次更新:2021-11-16

風險

一旦建立族群,其幼苗生長迅速,可能會形成茂密的灌叢而取代原生植被,影響當地生態環境及降低生物多樣性,且可能干擾農作物生長,如茶、稻米、芋頭、咖啡、柑橘、地瓜、蔬菜、果園和牧場等,造成經濟損失。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上次更新:2021-11-16
其他來源內容

入侵後果:農業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競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上次更新:2019-12-05

備註

  • 一般推測大約在日治時期大正、昭和年間歸化臺灣,故有「昭和」之名,但是否是從日本傳入臺灣則有待考查。
  • 昭和草的花只有管狀花而無舌狀花,所以,對昆蟲的吸引力較小。 對許多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農作區來說,昭和草常常是收成期時最令人頭痛的雜草之一,能夠形成密度非常高的族群,1立方公尺中的植株個體可達好幾百甚至幾千株。它在干擾地、農作地、牧草場、廢棄耕地被視為雜草;密度高,可達到每平方公尺70株個體。有時昭和草會被家畜啃食,許多報告也指出昭和草是良好的家禽飼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上次更新: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