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紫花藿香薊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發現後不久就被帶到歐洲作為裝飾植物,現在被視為雜草和外來入侵植物,因其高產量的小種子易藉由風或水傳播,也會透過動物、衣服、運輸工具、受汙染的土壤和農產品傳播。主要從花園逸出,已在農田、荒地、路邊、森林步道、農作物、河岸和濕地歸化,在中國、台灣、莫三比克、史瓦帝尼王國、坦尚尼亞、辛巴威、美國(夏威夷)、古巴、秘魯、澳洲、斐濟、法屬玻里尼西亞、紐西蘭、肯亞、馬拉威和盧安達被視為入侵植物,是南非入侵程度最高的植物之一,已經影響生態系統,且導致印度阿薩姆邦的原生植物數量下降,在水道和河岸植被中尤具侵入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21-11-16

綜合描述

生長性狀: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花性型:兩性花。
花期:一月至十二月
花蜜量:低。
花粉量:高。
蜜蜂偏好:低。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培修、顏君靜、吳姿嫺 資料提供:生態廊道蜜粉源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24-06-26
其他來源內容
一年生,通常直立多分枝,莖多葉,遍布軟毛或絨毛。葉柄細長,葉對生,很薄,寬三角卵形,通常4 – 8 cm,鈍或銳尖,基部通常略帶心形,粗鋸齒緣,略被長絨毛。繖房花序位於枝條末端,通常為複繖房花序,具腺狀細軟毛和多細胞絨毛;頭狀花序多數,淡紫色或淡藍色,寬8 mm,約75朵花;總苞苞片2層,狹披針形或線形,綠色全緣,接近尖端通常紫色,具腺狀短絨毛。瘦果黑色,有光澤,通常具剛毛,長1.2 mm。冠毛鱗片5,披針形,邊緣毛緣,具長剛毛,約等於花冠。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21-11-16

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莖高可達1 m以上。無明顯主根,莖直立,不分枝或自中上部分枝而斜立,基部節處常生不定根。莖被白色絨毛或薄棉毛。葉對生,柄長0.7-3 cm,葉長卵形或三角狀卵形,莖中部葉片長2-6 cm,寬1.5-3.5 cm,或長寬相等,從中部往上或往下,葉片漸小;葉緣具圓鋸齒,先端尖,基部心形或平截;基生三出脈,兩面被白色絨毛,質地厚。頭狀花序,直徑約6 mm,總苞鐘狀,長6-7 mm;小花管狀,紫色,約3 mm長;由5-15個或更多頭狀花在莖枝頂端排列成繖房或繖形花序。瘦果粗短,長1-2 mm,黑色,冠毛5 。

紫花藿香薊早期在歐洲被培育作為庭園觀賞植物,在世界各地均有逸出到野外建立族群而被視為雜草的情形。全草含揮發油,精油為ageratochromene,使全株散發一種香味,不過也有人不欣賞這種味道。可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筋骨扭傷、毒蛇咬傷、子宮脫垂、子宮腫瘤、風濕疼痛等症狀。 本種常形成大片面積之優勢群落,易與果園競爭養水分及干擾園區的操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19-12-05
一年生草本,株高30-100公分;莖直立,全株被有粗毛,具有味道;單葉,對生,卵形或心形,長5-13公分,寬2-7公分,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圓鋸齒緣,具長柄;頭狀花序呈繖房狀排列,頂生,管狀花,紫藍色,先端5裂;瘦果黑色,長圓柱形,4稜,冠毛5枚,先端長芒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Mill. 上次更新:2014-12-09

一年生直立草本,莖高可達1 m以上,被捲剛毛。葉卵形或三角形,4-7 cm長,質地厚。外型與A. conyzoides 十分近似,最顯著的差別在於花冠為粉紅色或藍紫色,此外,本種較喜出現在潮濕環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Mill., 1768 上次更新:2014-12-09

分布

原產地:
中美洲
臺灣地區分布:
普遍歸化分布於平地及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常見於路邊、荒野、農田、田埂及空曠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培修、顏君靜、吳姿嫺 資料提供:生態廊道蜜粉源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24-06-26
其他來源內容
原生地:墨西哥及中美洲地區。已知引進地區:主要從花園逸出,已經歸化於北美、加勒比海、非洲、亞洲、歐洲和大洋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21-11-16
墨西哥、秘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Mill. 上次更新:2014-12-09

原產熱帶美洲,泛溫帶歸化。臺灣為低至中海拔常見雜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Mill., 1768 上次更新:2014-12-09

棲地

紫花藿香薊可以生長在花園、牧場、受干擾的區域、農田、路邊、草原、森林開闊地、濕地、河岸和水道等地,從海平面到海拔1,300 m都可見其蹤跡。可以生長的最低溫度為8°C,不耐霜凍,少數可以存活但是無法開花,在挪威室外溫度低無法繁殖,在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長良好,適合全日照或部分遮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21-11-16

播遷

種子繁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19-12-05

關係

水霉(Pythium mamillatum, Globisporangium mamillatum)會寄生於紫花霍香薊,造成根腐爛,也會受葡萄孢菌(Botrytis sp. )、葉蟎、薊馬、粉蝨、蚜蟲、蕈蚋、寄生線蟲和白粉病影響,此外過度潮濕會引起水腫。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21-11-16

繁衍

種子繁殖,風和水是紫花霍香薊和藿香薊屬這些輕小種子的主要傳播媒介,種子也很容易附著在動物身上,可以附著在衣服、運輸工具上,並透過被汙染的農產品傳播。一年四季都可開花結果,最佳發芽pH值在6.0 – 7.0之間,不會在酸性土壤發芽。此外也可透過莖扦插無性繁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21-11-16

管理

預防措施:紫花霍香薊被南非政府列為一級雜草,這是最嚴格的類別,禁止進口、繁殖和在任何陸地或內陸水域馴化。物理方法: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不建議人工除草。化學方法:使用麥草畏和2,4-D除草劑會導致可見的葉面傷害,並減少紫花霍香薊開花,將除草劑草乃敵施用到土壤中會減少其生長,若紫花霍香薊生長在農田裡不建議進行化學控制,建議改用20%的鹽溶液代替。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21-11-16
其他來源內容

化學防治:施用年年春殺草劑能夠明顯降低紫花藿香薊的菌根菌感染率 。使用75% 的合速隆水分散粒劑殺草劑 (Halosulfuron-methyl )對於紫花藿香薊及藿香薊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19-12-05

效益(利用)

養蜂利用:
為蜜粉源植物。常成片大面積出現,全年開花,頭狀花序,頂生於枝端,花數多。蜜少粉多,對西方蜜蜂吸引力低,但為東方蜜蜂善於利用的花源。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培修、顏君靜、吳姿嫺 資料提供:生態廊道蜜粉源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24-06-26
其他來源內容
紫花霍香薊從1800年代初以來已作為花園植物被種植,且培育了幾種變種,其為花園和造景提供不常見的藍色而受到重視,並被鼓勵作為林園植物來吸引蝴蝶和威嚇鹿。含有次級代謝物,可抑制北方根結線蟲(Meloidogyne hapla)的幼蟲發育,這種線蟲在溫帶地區造成重大破壞和農作物損失。在蘋果園裡間作紫花霍香薊和其他芳香植物可以減少害蟲的數量,像是橘捲葉蚜(Aphis citricola, A. spiraecola)和鱗翅目幼蟲,且可以增加益蟲的密度,像是赤眼蜂、姬蜂和小繭蜂。具抗馬鈴薯晚疫黴(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殺黴菌活性,可降低番茄作物的病害嚴重程度。傳統醫學用來治療皮膚感染和喉嚨痛,葉子可以替傷口止血,具高抗氧化活性,有潛在美容和醫學用途。精油具抗微生物和抗黴菌的特性,還具有抗壁蝨(Rhipicephalus lunulatus)的殺蟎特性。葉提取物對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和南方家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有致死、抑制產卵和忌避的效果,這些蚊子是傳染人類和家畜疾病的媒介。紫花霍香薊也是藍邊美灰蝶(Eumaeus atala)的蜜源植物之一,這種蝴蝶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被列為稀有和脆弱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21-11-16

風險

紫花藿香薊的種子幾乎同時發芽,密集遮蓋地面的群落會排除其他植物的生長,且對其他植物的發芽和生長有毒他作用,而造成物種組成改變並降低生物多樣性,在印度阿薩姆邦每平方公尺可產生30,000 – 40,000 棵幼苗和8 – 20 個成熟植株。此外是少數可以入侵未干擾或相對完整的開放森林植被的外來植物。紫花霍香薊是煙紋病毒(Tobacco Streak Virus, TSV)和藿香薊潛隱病毒(Tobacco Streak Virus, TSV)的寄主植物之一,透過花粉或梳缺花薊馬(Frankliniella schultzei)和菊花薊馬(Microcephalothrips abdominalis)傳播,在全球造成農作物損失;也是藿香薊贅脈病毒(Ageratum Enation Virus, AEV)和蘿蔔捲葉病毒(Radish Leaf Curl Virus, RaLV)的寄主植物,由粉蝨(Bemisia sp. )傳播,引起數種農作物和觀賞植物的黃脈病。放牧牛群若食用紫花霍香薊會嚴重中毒,症狀包括急性內出血和亞急性光動力皮膚炎,甚至會導致死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張楊家豪 資料提供:ISSG全球入侵種及世界百大入侵種資料庫網站中文化計畫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21-11-16
其他來源內容

全年可萌芽生長,株形高大,常形成優勢群落,易與果樹競爭養水分及干擾園區之操作,危害潛力高。

隨著紫花藿香薊及藿香薊在作物田裡的密度增加,對落花生及玉米的生長與產量(例如:地上部乾重、根乾重、葉面積、分枝數、作物收成量等)都會造成非常顯著的減少 。

入侵後果:農業, 環境, 其它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競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19-12-05

引進途徑

引進媒介:人為引進

引進時間:1911

引進方式:有意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Ageratum houstonianum 上次更新: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