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inus communis L.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物理防治:在開花結果前,儘早拔除。種子可榨蓖麻油,在工業用途上廣,在醫藥上則做緩瀉劑,若善加利用,或亦可減輕其為害;另種子含蓖麻毒蛋白(ricin)及蓖麻鹼(ricinine),若誤食過量後,有導致中毒死亡之虞,應特別注意。
化學防治:當蓖麻(Ricinus communis)蔓生在被忽視的耕地和牧場時,應用耕作和修剪的方法加以控制,但在較困難或敏感的環境,蒂尼森與 Zimmer 建議使用削砍殘端並和使用除草劑「Banvel」,以及使用機械將幼苗連根拔起。作者報告指出Banvel幾乎 100% 有效。Langeland和施特克爾 也建議處理蓖麻(Ricinus communis)與任何基部樹皮或削砍殘端的方法之後,使用 10% Garlon 4處理,但作者重申,除草劑處理過的地方,必須重覆幾次用手拔除萌芽。
蓖麻因橢圓形的種子形狀像牛蝨(牛蝨台語就叫牛蜱),故稱之蓖麻 。可栽培種植為觀果、觀葉植物,或荒地綠化、水土保持的材料。種子榨得之蓖麻子油在工業上用途廣泛,亦為良好的潤滑油原料,種子含蓖麻毒蛋白(ricin)及蓖麻磩(ricinine),若誤食造成中毒。 昔日世界各國為工業製油廣為栽培。在日據時期亦推廣栽培為工業油,作為飛機引擎或發動機潤滑油等用途,今到處馴生。生長在濱水帶的蓖麻能夠取代原生植群。它的種子往往是火燒過後最早發芽的。蓖麻定植於干擾地後,生長迅速,且在原生植物的種子及小苗上方造成遮蔽,並取代了本來健康的原生植群形成一整片單一林相。
入侵後果:環境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競爭
蓖麻的用途:
1. 種子蓖麻油(oleum ricini)因在十二指腸內受之脂肪分解酶之做用,其中蓖麻油酸鈉對於小腸有刺激性,而引起腸蠕動增強,使小腸內容物急速向前腸推進,以排出半流質糞便,且蓖麻油酸吸收後能在體內代謝分解,故蓖麻油為一種很安全之致瀉劑。 2. 蓖麻油可作為皮膚潤滑劑,可用治皮炎及其他皮膚病。 3. 蓖麻油成油膏劑,可用治燙傷、潰瘍。4. 種子製糊劑,可用治皮膚黑熱病潰瘍、眼瞼炎、陰道、子宮頸疾患。5. 蓖麻毒蛋白具有抗腫瘤作用。 蓖麻會取代河岸地區和流域的原生植物。它的種子是火燒後最早發芽的種子之一。此植物會拓殖到受干擾的地區,迅速成長,遮蔽本地物種的種子,種苗,在健康的原生植被區,產生單種植群。人類和馬特別容易受到蓖麻(Ricinus communis)種子傷害,如果他們吃下種子。症狀是胃部不適、腹瀉、肚痛、心跳加速、盜汗、崩潰、抽搐。劃破的種子會引起皮膚過敏。樹葉只有輕微毒性。只吃下種子,但不嚼可能會對人體無害地排出人體.[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