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一年生草本,莖匍匐或擴展,被絹狀糙伏毛及黃色刺毛。有白色乳汁。單葉,對生,卵狀菱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葉基歪斜,長1-4 cm,先端銳尖,細鋸齒緣,兩面被絹狀糙伏毛;葉柄短,葉柄下表面被糙伏毛及刺毛;具細小托葉。大戟花序,具5苞片及4腺體。雄花1至數朵,成聚繖花序,無花被。雌花單生,具柄;花被小或無;子房光滑或被毛,花柱3。蒴果卵狀三稜形,被伏短柔毛。種子卵狀四稜形,每面有明顯橫溝。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maesyce hirta 上次更新:2019-12-05
其他來源內容
一年生草本,株高10-40公分;莖斜上或直立,帶淡紅色或紫紅色,具黃色刺毛,全株具有豐沛乳汁:單葉,對生,卵形至橢圓形,長2-4公分,寬1-2公分,基部偏斜,葉緣微鋸齒,兩面被粗糙伏毛;大戟花序排列成聚繖狀,腋生;花密而小,單性,雌雄同株異花,綠色或紫紅色;雄花無花被;雌花子房3室;蒴果成熟時紅色,寬卵形或球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Euphorbia hirta L. 上次更新:2014-12-09

莖匍匐、斜上或直立,被絹狀糙伏毛及黃色刺毛。葉卵狀菱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15 - 50 mm,寬 7 – 16 mm,先端銳尖 ,基部楔形至圓形,細鋸齒緣,兩面被絹狀糙伏毛;葉柄下表面被糙伏毛及刺毛。果被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Chamaesyce hirta (L.) Millsp., 1909 上次更新:2014-12-09

分布

中國及東南亞熱帶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Euphorbia hirta L. 上次更新:2014-12-09
其他來源內容

全島低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Chamaesyce hirta (L.) Millsp., 1909 上次更新:2014-12-09

棲地

臺灣全境平野至低海拔山區常見。台灣全島低海拔之荒野、路旁、空地等十分常見,一般皆成群繁生於向陽處所,只要是向陽的乾旱地,幾乎都有它的蹤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maesyce hirta 上次更新:2019-12-05

播遷

種子繁殖、分株繁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maesyce hirta 上次更新:2019-12-05

管理

物理防治: 開花結果前修剪或拔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maesyce hirta 上次更新:2019-12-05

風險

入侵後果:農業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競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maesyce hirta 上次更新:2019-12-05

引進途徑

引進媒介:旅客行李

引進時間:不詳

引進方式:無心的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maesyce hirta 上次更新:2019-12-05

備註

一種匍匐蔓生的大戟科植物,有不對稱的三出複葉及很大的種子頭。全株可入藥,常被用來做藥理研究,葉片可用來舒緩皮膚和黏膜、止血。將果實磨成粉末可治療腹瀉和痔瘡,用其果實的發酵出的白酒可用來治療黃疸與咳嗽。另外,可以促進泌乳、致瀉、解痙、止癢等。但由於副作用尚未完全確認,且稍微具有毒性,故不建議貿然採集使用。

全草入藥,能收斂解毒,利尿消腫等,可至腸炎,痢疾,肺癌及癤腫等,若妥為利用,即可減少其危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maesyce hirta 上次更新: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