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多年生匍匐性草本。三出複葉,小葉闊卵形或菱形,全緣至3深裂,長 2-6 公分,寬 2-5 公分,兩面明顯被毛,先端鈍形。總狀花序,腋生,穗軸多毛,花深紫色,花萼鐘形,5 中裂,上方兩片合生,較下方三片短。花瓣蝶形,基部具二耳狀物。花柱上方膨大,一側密被毛。莢果線形反曲,4-8公分。內含種子7-15粒。種子深褐色或棕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上次更新:2019-12-05
其他來源內容
多年生蔓生或攀緣植物,株高80-90公分,全株被毛;三出複葉,互生,頂小葉闊卵形或菱形,長3-10公分,寬2-8公分,有深缺刻,側小葉略小,不整齊或歪斜,柄長2-9公分,;總狀花序,8-12朵,腋生;旗瓣暗紫色,闊卵形;翼瓣暗紫色,倒卵形;龍骨瓣紫色,長舟形;雄蕊10枚,二體;雌蕊線形,柱頭單一;花萼5裂;莢果熟時褐色,細長形,多毛,成熟開裂;種子黑褐色,橢圓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s (DC.) Urb. 上次更新:2014-12-09

多年生匍匐性草本。頂小葉倒卵形或稜形,長 2-6 cm,寬 2-5 cm,全緣至3深裂,兩面明顯被毛,先端鈍形。花深紫色。莢果線形,長4-8 c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s (Dc.) Urban, 1928 上次更新:2014-12-09

分布

熱帶美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周富三、廖俊奎、王豫煌、林朝欽 資料提供:林業試驗所臺灣歸化植物資料庫 來源學名: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s (DC.) Urb. 上次更新:2014-12-09
其他來源內容

全島低海拔空曠地及路旁。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s (Dc.) Urban, 1928 上次更新:2014-12-09

棲地

全島的廢棄地、河床和路旁皆可見到其蹤跡。而在一些集水區旁之山坡地,亦常被用來使用作為護坡植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上次更新:2019-12-05

播遷

種子能夠從果莢中彈出至數公尺遠。亦可藉由水流及牛隻的攝食而擴散到很遠的地區 。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上次更新:2019-12-05

風險

賽芻豆在原產地是一種農耕地中的雜草,例如在果園及葡萄園。為熱帶地區抗旱、耐放牧、有良好固氮作用、適應土壤範圍廣、種子產量多、葉含豐富蛋白質、適口性好的高產牧草之一 。 可作為覆蓋、綠肥作物,種子可作為邊坡噴植用草種,曾於石灰石礦區棄石地試驗效果良好。但其優勢生長會影響其他植生草類之生長,有阻礙植生演替及造成坡面沖蝕之虞。

入侵後果:環境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競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上次更新:2019-12-05

引進途徑

引進媒介:人為引進

引進時間:1961

引進方式:有意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上次更新:2019-12-05

備註

在石門水庫集水區,崩塌地經過整治後,常見到單純的賽芻豆或羅滋草植相,由於這兩種植物適應力及競爭力強,其他木本植物無法順利入侵生長,因此其整體之整治復育成效遭受外界質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 上次更新: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