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樹形:傘形。
枝幹:灰色,光滑。
根系:中根。
葉序:互生。
葉形:圓。
質地:紙。
花形:鐘。
花色:黃。
花序大小:9x20 (公分)。
花期:4-9 (月)。
果類:蒴果。
果色:褐。
果大小:2 (公分)。
果期:7-9 (月)。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Hibiscus tiliaceus L.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皮灰白色。單葉,互生;近圓形或心形;徑7~18cm;全緣或不明顯細鋸齒緣;表面綠色,背面灰白色,密被星狀絨毛。花兩性,聚繖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冠黃色,中樣喉部紫色,徑6~7cm;花瓣5,扇形或近倒卵形。蒴果卵圓形,長約2cm,熟時5瓣裂,木質;種子3~5。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偉真、林德勳、謝昌衛、張世良、黃雯雯 資料提供:台灣野生藥用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Hibiscus tiliaceus L. 上次更新:2016-11-23

分布

臺灣分佈區域: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宜蘭縣、宜蘭縣 龜山島、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花蓮縣、臺東縣、臺東縣 蘭嶼、臺東縣 綠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Hibiscus tiliaceus L.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台灣南部沿海地區,中國廣東、廣西、海南島及太平洋群島、南洋群島、菲律賓群島、錫金、印度等海岸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偉真、林德勳、謝昌衛、張世良、黃雯雯 資料提供:台灣野生藥用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Hibiscus tiliaceus L. 上次更新:2016-11-23

棲地

棲地:濱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Hibiscus tiliaceus L. 上次更新:2023-12-14

生態學

落葉性&生活型:常綠喬木。
光照需求:全日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Hibiscus tiliaceus L. 上次更新:2023-12-14

效益(利用)

觀賞用途&月份:[觀賞部位] 花色(適合月份:4-9)。
動物生態用途:蜜源。
適種場所:行道樹、公園綠地。
植栽說明及建議:最小種植間距5公尺,但若要使其完全展現樹冠,間距可提升至10公尺以上。為泛全島分布的海岸植物,耐旱、抗風,多被栽植作為防風林,葉則被利用為蒸糕點之墊子,因此具備多元價值。本種有褐根病報導,植栽利用須留意。。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Hibiscus tiliaceus L. 上次更新: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