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生長性狀: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花性型:兩性花。
花期:一月至十二月;盛花期四月至九月
花蜜量:高。
花粉量:高。
蜜蜂偏好:高。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培修、顏君靜、吳姿嫺 資料提供:生態廊道蜜粉源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Murraya paniculata 上次更新:2024-06-26
其他來源內容
樹形:圓形。
枝幹:灰白色。
根系:中根。
葉序:互生。
葉形:羽狀複葉。
質地:革。
花形:漏斗。
花色:白。
花序大小:8x8 (公分)。
花期:7-9 (月)。
果類:漿果。
果色:紅。
果大小:1.2 (公分)。
果期:9-12 (月)。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Murraya exotica L. 上次更新:2023-12-14
喬木,可高達8公尺,老枝條灰白色至淡黃灰色。小葉3-7枚,小葉柄稍短,小葉為橢圓狀倒卵形或倒卵形,1-6*0.5-3公分,全緣,尖端圓或鈍。花序為頂生,或頂生及腋生;花五瓣,有香氣;萼片卵形,約0.15公分,花瓣白色,長橢圓形,1-1.5公分;雄蕊10枚。果實橘色至朱紅色,寬倒卵狀,0.8-1.2*0.6-1公分;種子披絨毛。花期為4-8月,果期為9-12月。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Murraya exotica L. 上次更新:2018-01-12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全株光滑無毛,無刺。小枝細長,黃土色;嫩枝綠色。1回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互生,匙狀倒卵形,近革質,表面深綠色,具光澤,背面淡綠色,具腺點,全緣。花兩性,繖形花序、繖房花序或單生,頂生或腋生;花冠鐘形,白色,具香味。漿果卵形或球形,具腺點,熟時紅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偉真、林德勳、謝昌衛、張世良、黃雯雯、陳信泰 資料提供:台灣野生藥用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Murraya paniculata (L.) Jack 上次更新:2016-11-23

分布

原產地:
南亞洲
臺灣地區分布:
少量歸化分布於低海拔至高海拔山區,常作為造景、綠籬及盆栽,常見於庭院、路旁、公園及低海拔山麓。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培修、顏君靜、吳姿嫺 資料提供:生態廊道蜜粉源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Murraya paniculata 上次更新:2024-06-26
其他來源內容
臺灣分佈區域: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宜蘭縣、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南投縣、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花蓮縣、臺東縣、臺東縣 蘭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Murraya exotica L. 上次更新:2023-12-14
福建南部、廣東、廣西、貴州南部、海南、臺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Murraya exotica L. 上次更新:2018-01-12
台灣平地至低海拔山區之闊葉樹林中,中國南部、印度、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日本、琉球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偉真、林德勳、謝昌衛、張世良、黃雯雯、陳信泰 資料提供:台灣野生藥用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Murraya paniculata (L.) Jack 上次更新:2016-11-23

棲地

棲地:內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Murraya exotica L.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生長於灌叢,近海平面處。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廣泛栽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Murraya exotica L. 上次更新:2018-01-12

生態學

落葉性&生活型:常綠灌木。
光照需求:半日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Murraya exotica L. 上次更新:2023-12-14

效益(利用)

養蜂利用:
為蜜粉源植物。夏季及秋季次要蜜粉源植物。頂生或腋生繖房花序,花數多,具柑橘香氣,一年開花多次,約2-4次,主要花期在夏季及秋季,花期約20-30日。對西方蜜蜂引誘力高,平地經常可見作為綠籬植栽,蜜粉豐富,亦是東方蜜蜂善於利用的花源,並經常吸引某些熊蜂、蘆蜂及條蜂。


經濟特性:景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徐培修、顏君靜、吳姿嫺 資料提供:生態廊道蜜粉源植物圖鑑 來源學名:Murraya paniculata 上次更新:2024-06-26
其他來源內容
觀賞用途&月份:[觀賞部位] 全株、花色(適合月份:7-9)、果色(適合月份:9-12)。
動物生態用途:蜜源。
適種場所:公園綠地、校園、庭院。
植栽說明及建議:臺灣傳統利用的景觀灌木,通常密植成綠籬,花具芳香,果熟時紅色,提供多元觀賞價值。本種亦被用來做為高價盆景,但因生長緩慢,設計時應釐清來源,避免購買野外盜採者,因而危害野生族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Murraya exotica L. 上次更新:20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