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樹形:圓形。
枝幹:片狀剝落痕。
根系:深根。
葉序:互生。
葉形:羽狀複葉。
質地:紙。
花色:紅。
花序大小:3x1 (公分)。
花期:4 (月)。
果類:核果。
果色:藍。
果大小:0.3-0.4 (公分)。
果期:9-10 (月)。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大喬木,半落葉性。奇數羽狀複葉具6 - 10對小葉;小葉歪基,長4 - 6 cm,寬1.2 - 1.5 cm,先端漸尖,全緣,近無柄。圓錐花序,具軟毛。果球形,徑約3-4 mm,淡紅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1833 上次更新:2013-05-26

分布

臺灣分佈區域: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宜蘭縣、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南投縣、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花蓮縣、臺東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中、南部低海拔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1833 上次更新:2013-05-26

形態學

落葉喬木,樹皮呈鱗片狀剝落。葉為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有5~6對,小葉對生或近對生,紙質,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8㎝,全緣,先端漸尖,基部偏斜。花單性,異株,先花後葉,圓錐花序腋生,雄花序排列緊密,雌花序排列疏鬆。果實為倒卵狀球形,稍扁壓,徑5㎜,初為紅色後變紫藍色,乾後具縱向細條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福原、歐辰雄、呂金誠 資料提供:臺灣樹木解說 來源學名: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上次更新:2023-04-28

棲地

棲地:內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黃連木大都生長於新竹、花蓮以南低海拔之河岸山谷及海邊岩石山區。黃連木是為深根性樹種,萌芽力極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瘠薄,對二氧化硫和煤煙抗性尤強,怕陰而喜光,壽命長,惟老樹的心材常腐朽而成空洞,故又名為爛心木;分布範圍廣,自華中以南各省均產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福原、歐辰雄、呂金誠 資料提供:臺灣樹木解說 來源學名: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上次更新:2023-04-28

生態學

落葉性&生活型:落葉喬木。
光照需求:全日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上次更新:2023-12-14

效益(利用)

觀賞用途&月份:[觀賞部位] 新葉、落葉(適合月份:12-2)。
動物生態用途:誘鳥。
適種場所:行道樹、公園綠地、校園。
新葉色:紅。
落葉色:橘。
植栽說明及建議: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本種為法定貴重木,為著名的器皿、雕刻用材,性耐旱,可為植栽設計的重要考量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黃連木的幼葉初展時,其色紅艷,如黃鸝之頭,可醃食,亦可採其嫩葉製茶,名為黃鸝茶;果含有油分,可榨油供燃油或潤滑油;木材質堅而緻密,花紋漂亮,色彩艷麗可供裝飾細工用材;黃連木樹姿清秀,可供園景樹或行道樹;山東曲阜孔廟之楷木,相傳為子貢廬墓時手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福原、歐辰雄、呂金誠 資料提供:臺灣樹木解說 來源學名: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上次更新:202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