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樹形:圓形。
枝幹:暗褐色。
根系:中根。
葉序:互生。
葉形:羽狀複葉。
質地:膜。
花形:盤。
花色:紫。
花序大小:25x20 (公分)。
花期:2-5 (月)。
果類:核果。
果色:黃。
果大小:1.2 (公分)。
果期:8-11 (月)。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Melia azedarach L.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芽與幼枝被白色或褐色粉垢。小葉卵狀長橢圓形。果卵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Melia azedarach Linn., 1753 上次更新:2023-04-28

分布

臺灣分佈區域: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宜蘭縣、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南投縣、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花蓮縣、臺東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Melia azedarach L.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苦楝係陽性樹種,臺灣平地或山麓之河床沖積地或荒地常見其天然生長,生長迅速,是荒山造林的優良樹種;分布中國大陸、印度及日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福原、歐辰雄、呂金誠 資料提供:臺灣樹木解說 來源學名:Melia azedarach L. 上次更新:2023-04-28

形態學

落葉喬木。葉多為二回羽狀複葉,羽片3~4對,對生或互生,小葉亦3~4對,卵形或披針形,先端尖銳,基部歪斜,全緣、鋸齒緣或不整齊分裂,長3~8㎝。圓錐花序,花淡紫色。核果橢圓形,熟時淡黃或黃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福原、歐辰雄、呂金誠 資料提供:臺灣樹木解說 來源學名:Melia azedarach L. 上次更新:2023-04-28

棲地

棲地:內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Melia azedarach L.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全島低海拔地區常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劉和義、楊遠波、施炳霖、呂勝由 資料提供: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來源學名:Melia azedarach Linn., 1753 上次更新:2023-04-28

生態學

落葉性&生活型:落葉喬木。
光照需求:全日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Melia azedarach L. 上次更新:2023-12-14

效益(利用)

觀賞用途&月份:[觀賞部位] 全株、落葉(適合月份:11-1)、花色(適合月份:2-5)、果色(適合月份:8-11)。
動物生態用途:蜜源、誘鳥。
適種場所:行道樹、公園綠地。
落葉色:黃。
植栽說明及建議:最小種植間距3公尺。臺灣具代表性的鄉土樹種,亦是少見具落葉性的低海拔原生種,由春季的紫花到冬季的黃果,是四季變化分明的景觀優良植栽。本種生長速度快,且有褐根病問題,建議以單株方式設計栽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王志強、呂碧鳳、邱清安、張坤成、陳子英、曾彥學、簡瑞儀、蘇夢淮 資料提供:原景綠境:臺灣原生樹種景觀應用手冊 來源學名:Melia azedarach L. 上次更新:2023-12-14
其他來源內容
苦楝花與葉同開於春夏之交,滿樹紫花,非常美觀,高濂《草花譜》云:"苦楝發花如海棠,一蓓數朵,滿樹可觀"。果實熟後呈金黃色,即所謂"金鈴子"也,果熟時黃葉落盡,滿樹金鈴,艷陽照射下,金光閃爍,極為耀眼。苦楝是環孔材,木材紋理美觀,材質良好,為優良之造林樹種,但由於其皮味苦,故俗稱「苦楝或苦苓」與閩南語「可憐」之音相似,故民俗不喜栽於庭院,蓋忌諱也;苦楝之根皮及種子亦均入藥,為驅蛔蟲良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呂福原、歐辰雄、呂金誠 資料提供:臺灣樹木解說 來源學名:Melia azedarach L. 上次更新:202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