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sibarbus pierrei (Sauvage, 1880)

Hypsibarbus pierrei (Sauvage, 1880) 高體高鬚魚
高體高鬚魚
高體四鬚鲃,粗鱗武昌魚,黃鰭武昌魚
入侵種 |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易危(VU)易危(VU)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背鰭IV, 8;臀鰭3, 6;胸鰭1, 14;腹鰭1, 8-9;側線鱗26;側線上鱗列數5。體高頗高而側扁,體呈菱形,背緣線明顯隆起。頭短而略呈三角形。眼大,吻短,前端突出,具鬚2對。體被中大型圓鱗,背鰭、臀鰭的基部均具有鱗鞘。背鰭末根不分支鰭條為粗壯的硬棘,其後緣呈鋸齒狀,後方鰭條依序漸短;臀鰭第3根鰭條粗壯,但不具鋸齒;尾鰭為深叉狀,兩葉末端尖。體呈銀白色,體背灰褐色,腹側呈灰白色。腹鰭為淺黃色;各鰭呈灰白色。體長最大可至30cm。

源自中南半島的外來種,引進台灣作為養殖用,目前普遍分布於台灣天然水域,對本土原生魚類造成威脅。為初級淡水魚,棲息於河川中、下游的中下水層,對環境的適應力強,能忍受濁度較高的河水。現於台灣西南部河川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資料提供 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上次更新 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