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背鰭43;臀鰭27;胸鰭17-18;側線鱗56。體延長而呈棒狀,尾部側扁。頭大,前部略平扁。口大,下頷略突出,口斜裂;上下頷均有銳利的牙齒。鼻管長。頭部及身體均被有圓鱗;側線完全,在臀鰭基部起點以前向下曲折,之後平直的延伸到尾柄中央。只具有一個背鰭,具腹鰭;尾鰭圓形。體灰黑色,腹部灰色;眼睛呈黃色至橘紅色。幼魚顏色較成魚鮮艷,在稚魚時,通體呈橙黃色,之後隨著成長而消失。成魚體色為黃褐色至灰褐色,體側具有10幾道”<”形狀的橫斑。大型魚,體常最大可至100cm。

本種概述:線鱧早期因其體紋色澤特殊的因素,曾有被當成寵物魚飼養的紀錄,目前全省河川以及大排水溝中幾乎都可發現牠的蹤跡,由於牠的體長可長至100cm左右,又有上、下兩排尖銳的利齒為攻擊武器,所以在台灣河川中可說是沒有天敵,幾乎所有水生以及兩棲生物都是牠獵食的對象,再加上線鱧耐污染的特性,所以線鱧早已成為台灣河川中下游地區最強勢的外來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梁世雄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nna striata (Bloch, 1793) 上次更新:2020-03-19
其他來源內容
體色棕黑至黃綠灰色,腹部呈現白色,體側具十幾道橫紋。背鰭、臀鰭及尾鰭上具數個連續的黑色斑紋,腹鰭為淡色。口大而斜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Wei-Chih Tsao 資料提供:曹暐智(Wei-Chih Tsao) 來源學名:Channa striata (Bloch, 1793) 上次更新:2020-03-19

棲地

廣泛分布於北部及西部各縣市與花蓮河川中下游、水庫、埤塘、溝渠及大圳等水域,台灣溪流(基隆河、淡水河、新店溪、大漢溪、宜蘭河、蘭陽溪和高屏溪,從河口至海拔80m)、水庫(曾文、烏山頭、日月潭)、池塘、溝渠。對各種平原區棲地水域的適應力佳。在野外自然繁殖狀況佳,數量極為普遍。因具強烈的掠食性,因此對台灣低海拔水域的原生小型魚種具有頗大的威脅,同時也可能會對同為鱧科的原生魚種七星鱧及斑鱧有生存競爭上的威脅。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梁世雄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nna striata (Bloch, 1793) 上次更新:2020-03-19

擴散機制(人為影響)

人為不當放流。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梁世雄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nna striata (Bloch, 1793) 上次更新:2020-03-19

管理

依據泰國鱧魚在不同季節之捕獲成效、生殖特徵及行為特性,建議以下控管策略: 1. 冬季(11-2月)不易釣獲,捕捉效率差,建議於3-10月捕捉。 2. 捕捉季節於3-6月之主要繁殖季開始前較佳,為坐等型掠食者,可以垂釣及蜈蚣網具捕捉。 3. 可考慮以收購方式處理,且應記錄捕捉位置。 4. 繁殖季開始後(7-10月),橘色幼體有群聚行為,可以使用網具捕撈幼體與收購成魚兩種方式共同施行,以進行控管。 5. 若水域面積有限,可以放水清池方式處理。 6. 移除後,應注意教育民眾,勿再引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梁世雄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nna striata (Bloch, 1793) 上次更新:2020-03-19

風險

入侵後果:環境, 其它

入侵情形:威脅原生種,降低生物多樣性。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競爭, 捕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梁世雄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nna striata (Bloch, 1793) 上次更新:2020-03-19

引進途徑

引進媒介:人為引進

引進時間:不詳

引進方式:有意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梁世雄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nna striata (Bloch, 1793) 上次更新:20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