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upeneus crassilabris (Valenciennes, 1831)

粗唇海緋鯉
蓬萊海鯡鯉,秋姑,粗唇副緋鯉,鬚哥
海洋生物
無危(LC)

綜合描述

胸鰭軟條15-16(極少15);鰓耙7-10+27-31(總數35-40);標準長為體高的2.65-3.1倍(體高隨著魚齡而遞增);標準長為頭長之2.8-3.15倍;頭長為吻長之1.75-1.95倍;觸鬚短,頭長為觸鬚長之1.45-1.75倍;頭長為最長背棘長之1.4-1.6倍;最後背鰭軟條長為倒數第二背鰭軟條長之1.2-1.5倍;頭長為胸鰭長之1.25-1.45倍;頭長為腹鰭長之1.2-1.4倍。體白色,鱗緣黃色或灰黃色,後緣常擴展成顯眼的黃色斑點;軀幹的上三分之二區域具有兩個大型橢圓黑斑,其中第一橢圓黑點位於第一背鰭棘前之下部,第二橢圓黑點位於第二背鰭棘前半或過半的下部,並延伸到鰭基部;頭部眼後另具一個大黑斑,範圍涵蓋大部分眼眶,並且斜下擴散至嘴角上方;第二背鰭寬廣的外圍部分與臀鰭為藍底搭配鑲斜細深色邊之黃帶;尾鰭有灰藍與黃色條紋;虹彩內緣亮紅色。以前所記錄之三帶海緋鯉(Parupeneus trifasciatus)為印度洋種;島棲海緋鯉(Parupeneus insularis)為中西太平洋種;雙帶海緋鯉(Parupeneus bifasciatus)為同種異名。鑑別特徵為三帶海緋鯉:體側兩條黑色橫帶,分別位於各背鰭之正下方,向下延伸幾達腹側邊緣(有時於尾柄背側會有一條較不明顯的第三條深色橫帶) (分布範圍從阿曼、非洲東岸至安達曼海與印尼西南部);島棲海緋鯉:體側有兩條非常寬的暗棕到淺黑色橫帶,第一橫帶位於頭後,第二橫帶位於第二背鰭與臀鰭之間並且延伸至尾柄,眼眶處無黑斑(分布範圍從小笠原群島、馬里亞納群島、吐瓦魯、庫克群島以及除了復活島之外的大洋洲島嶼)。(林沛立編寫 20130418)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 臺灣魚類資料庫 上次更新 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