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a sauteri Boulenger, 1909

Rana sauteri Boulenger, 1909 梭德氏赤蛙
Rana sauteri Boulenger, 1909 梭德氏赤蛙
Rana sauteri Boulenger, 1909 梭德氏赤蛙
Rana sauteri Boulenger, 1909 梭德氏赤蛙

綜合描述

梭德氏赤蛙的大小約4至6公分。鼓膜周圍有一塊黑褐色的菱形斑,並形成一個黑眼罩。背部褐色或灰褐色,有一個小小的八字形黑斑,身體兩側各有一條細長明顯的皺褶。但由於體型不大,又生性隱密,平常不容易看到牠們。不過在每年九月和十二月,牠們會成群結隊,一起遷移到溪流裡進行生殖活動。由於牠們是在溪流繁殖,叫聲往往被流水聲蓋住,所以雄蛙沒有外鳴囊,不以叫聲來吸引雌蛙接近,採用主動搜索的方式,抱住身旁大小看起來像雌蛙的個體,然後再發出細細柔柔的求偶叫聲「嘖」表明心意。可是雌蛙的數目實在太少了,經常一、二百隻雄蛙搶幾十隻雌蛙,所以心急的雄蛙常常判斷錯誤抱到隔壁的雄蛙。牠們很盲從,只要有一隻雄蛙展開行動,周圍的雄蛙馬上會不甘勢弱、不明究理的跟進,因此常看到一堆雄蛙莫名其妙的爭成一團。等到被抱錯的雄蛙發出「給」釋放叫聲,告訴對方我也是公的時候,大家才會一哄而散,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卵塊呈球狀有黏性,經常黏在石頭底下。蝌蚪腹面有吸盤,幫助牠們適應溪流生活。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楊懿如 資料提供:臺灣兩棲動物野外調查手冊 來源學名:Rana sauteri Boulenger, 1909 上次更新:2014-08-07

分布

廣泛分布於全島各地,連海拔高達三千三百公尺的山區都可發現牠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楊懿如 資料提供:臺灣兩棲動物野外調查手冊 來源學名:Rana sauteri Boulenger, 1909 上次更新:2014-08-07

棲地

平常棲息在森林底層,繁殖期時遷移到溪流,有時也在水池產卵。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楊懿如 資料提供:臺灣兩棲動物野外調查手冊 來源學名:Rana sauteri Boulenger, 1909 上次更新:20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