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最大體長(吻肛長)約12cm,最大全長可達25cm,其體型粗壯四肢短胖,頸部不明顯,外耳孔外露,尾巴細長呈圓柱形,容易自割與再生。身體背部鱗片粗糙,每一片鱗片具有3條明顯的棱脊為主要辨認特徵。體色非常多樣化,雌、雄蜥在體色和斑紋上無明顯的二型性,但多數雄蜥身體背部為黃褐色,頸側和體側有黃色、橘色或磚紅色的寬斑紋,少數個體為均一的土黃色,背部及體側無任何斑點或斑紋;多數雌蜥背部會有多條斷續的黑色縱紋,體側和雄蜥一樣常有黃色、橘色或磚紅色寬斑紋,但不若雄蜥明顯,且常夾雜有黑白相間的斑點。幼蜥體背面為褐色,體側面顏色較深且散生黑、白兩色斑點,腹部為白色。

適應環境能力極強,即使污染和過渡開發的環境也常可見到,善長游泳和潛水。多線南蜥體型大的優勢,使得台灣分布於低海拔原生種的蜥蜴都可能成為其補食對象。曾於其胃內含物或野外觀察到捕食麗紋石龍子、中國石龍子、斯文豪氏攀蜥、蓬萊草蜥、疣尾蝎虎及盲蛇等原生爬行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林德恩 資料提供 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上次更新 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