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雌雄鳥同型。繁殖羽體背自頭上經頸、背至腰及尾上覆羽為綠褐色,羽上有黑色軸線,眉斑白色,喉白色,頰、頸、胸為白底帶褐色縱斑。腹及尾下覆羽白色。非繁殖羽,背面及胸部的縱紋變得較不明顯。飛行時白色的翼帶很明顯。眼黑色,喙黑色,跗蹠及趾灰綠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titis hypoleuco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繁殖於歐亞大陸的溫帶及寒帶地區,冬季遷移至非洲、中東、亞洲南部、南洋群島及澳洲。台灣普遍分布於海岸至丘陵溪流湖泊的濕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titis hypoleuco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本種與生活於美洲的 A. macularius 親緣最為接近,合為一屬,但本屬常被併為 Tringa 屬 ( Sibley &Monroe,1991)。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titis hypoleuco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廣泛分布於河口、海岸、沼澤、山區溪流、湖邊等,以及市區的排水溝。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titis hypoleuco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磯鷸在台灣是普遍而常見的冬候鳥,停留在台灣的時間很長,幾乎終年可見,以6、7月份的紀錄最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titis hypoleuco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主要以視覺找到地面的獵物,然後用喙啄起吞下。頭部不時上下點動,尾部也常在行進及停止時上下擺動。會長時間待在同一地點,成為其活動領域,如有同類接近這個區域,則會做出雙翼或單翼伸直上揚的示威動作,或是頭前伸,身體放低,快跑追逐來者,最後將其驅離。主要以攝取小魚為主,在繁殖地攝取許多昆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titis hypoleuco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最高出現在海拔一千多公尺的水域。飛行時很少高飛,常有限度地拍動翅膀在水面上空滑過。常見到在河床石塊、船舷、堤防上單獨棲息。除了遷移時很少成群,通常單獨活動,常沿水邊快速行走覓食。飛行時常發出響亮連續3至4音節的「盔盔盔」的哨音叫聲,為水鳥中少數可用鳴叫聲輕易辨別者。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titis hypoleuco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titis hypoleuco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磯鷸在全球的分布十分普遍。根據Wetland International (2002)估計,本種在亞洲地區的總數在5萬5千至103萬隻之間,而近年亞洲水鳥普查最高數量為2001年的8,400隻 (Li& Mundkur 2004),不過也是面臨調查低估的問題,因此不易判斷台灣族群對亞洲總數的意義。磯鷸在台灣分布廣泛,尚稱普遍,但通常不會聚成大群。劉小如、李欽國在2002年對台灣海岸濕地水鳥調查發現,全台主要濕地本種數量最高的時間為4月份的221隻,數量最少的時間為5月份的8隻。而1997至2002年間冬季濕地的水鳥普查,本種在台灣的數量在142至439隻之間 (Li & Mundkur 2004)。但根據本種散布在各種濕地的特性,這些數據可能明顯低估在台灣的族群數量,實際數量可能要高出許多。
磯鷸在台灣屬一般類,並未列名受脅及保育鳥種,本身及其棲息環境未受到重大威脅。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titis hypoleuco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列名於遷移性物種公約CMS名錄II。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titis hypoleuco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Actitis 源於希臘文的 aktites ,指在岸邊活動的鳥。hypoleucos 源於希臘文 hupo「下身」和leukos「白色的」,形容本種白色的腹部。合併起來為「腹面白色在岸邊活動的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ctitis hypoleuco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