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頭頂至後頸灰褐色,背部橄欖褐色,具黑色斑點;腰至尾上覆羽亦為橄欖褐色,但無黑色斑點;額、面部及胸部灰色,有白色眉紋及橄欖褐色過眼紋,在過眼紋下方亦有一白色斑紋,形成的面部花紋頗為醒目;頦及喉白色;腹部中央亦白色,腹以下皮黃色,兩黃褐色;虹膜紅色;喙黃色,基部有紅斑;跗蹠橄欖綠色。雛鳥絨羽黑色,虹膜深褐色,眼瞼黑色,跗蹠灰色。幼鳥的白色眉紋不明顯,頭部為褐色而不是灰色,虹膜褐色,頸、胸和兩為皮黃至淡褐色而不是灰色。目前只有觀察和拍攝的紀錄,沒有實質標本測量體重與大小等數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orzana cinerea (Vieillot, 1819)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分布於馬來西亞、菲律賓、東印度群島、新幾內亞及澳洲北部。臺灣偶見於各平原濕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orzana cinerea (Vieillot, 1819)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orzana cinerea (Vieillot, 1819)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生活於淡水或鹹水濕地,如沼澤地、河流、湖泊、水壩、水塘、污水池,特別是有大量漂浮植物的濕地,也見於草地和農田包括放牧地、稻田、灌叢、樹林、棕櫚林和紅樹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orzana cinerea (Vieillot, 1819)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白眉田雞在臺灣是稀有的過境鳥。1984年9月28日由張治國在高雄市右昌首次發現(林文宏1997)。蔡牧起於1991年4月在宜蘭曾有紀錄。2006年6月19日廖本興於台南縣水雉復育中心發現1隻。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orzana cinerea (Vieillot, 1819)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雜食性。吃蚯蚓、蛞蝓、水蛭、水蜘蛛、昆蟲、蝌蚪和小魚,也吃水生植物的葉和種子。在泥地和水邊覓食,常在漂浮植物上行走,以急行急止的方式捕捉獵物,也捕捉飛行的昆蟲。常在游泳時從水面探尋食物,也會漂在水面上靜靜地將頸伸直平行於水面,用喙突然啄住水生昆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orzana cinerea (Vieillot, 1819)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全天活動,特別是清晨和晚上更為活躍。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orzana cinerea (Vieillot, 1819)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臺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orzana cinerea (Vieillot, 1819)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白眉田雞不像大多數秧雞那樣膽小和高隱蔽性,種群數量不普遍,也未列入保育類鳥種名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orzana cinerea (Vieillot, 1819)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Porzana 指小型秧雞。cinerea 拉丁文是「灰色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orzana cinerea (Vieillot, 1819)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