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黃腹琉璃
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黃腹琉璃
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黃腹琉璃
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黃腹琉璃
黃腹琉璃
黃腹仙鶲
臺灣特有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無危(LC)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體長約16cm,雌雄鳥羽色不同。雄鳥喙黑色,虹膜褐色,背面為靛藍色,頭、腰、尾上覆羽顏色較濃艷,前額、臉及喉黑色,覆羽靛藍色,飛羽黑色、外緣靛藍色,胸、腹及尾下覆羽濃橙黃色,中央尾羽靛藍色,其餘尾羽黑色、外緣靛藍色,腳暗褐色。雌鳥喙黑色,虹膜褐色,眼環淡棕色,頭上暗灰色,背及腰欖褐色,飛羽及尾羽暗褐色,喉、胸黃褐色,脇灰褐色,腹部中央白色,尾下覆羽黃褐色,腳暗褐色。雄性亞成鳥體色較雄性成鳥淡,頭部暗褐色密布淡色斑點,背藍色雜有褐色羽毛。雌性亞成鳥背面黃褐色,喉淺棕色,眼環淡棕色,其餘類似雌性成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全世界僅分布於東亞,vivida 亞種僅分布於台灣,oatesi 亞種繁殖於中國西南、西藏東南、阿薩姆、緬甸東部及北部、寮國及越南北部。vivida 亞種並不會做長程遷移,oatesi 亞種有些個體冬天會遷移至中南半島北部,2個亞種冬天均會沿海拔高度垂直遷移。台灣普遍分布於海拔 1,000m 至 2,400m 之間的山區 (翟鵬 1977,顏重威 1984,沙謙中1986)。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分為2個亞種,分別是 N. v. vivida 與N. v. oatesi (Dickinson 2003, Clements 2007)。本種最初由 Swinhoe 於台灣所發現及命名,Swinhoe 將其發表為新種。爾後鳥類學家在印度發現另一亞種,因此台灣的黃腹仙鶲被改為N. v. vivida,為台灣特有亞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棲息於台灣海拔 1,000m 至 2,400m之間的山區,喜愛闊葉樹林的中上層,甚少停棲於針葉樹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黃腹仙鶲在台灣為留鳥,也是台灣特有亞種。冬季可降遷至海拔 300m 左右的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昆蟲為食, 覓食方式主要為飛擊(flycatch),但捕食飛蟲後,甚少飛回原棲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領域性明顯。常停棲於森林邊緣枝椏上,飛行時通常不做長距離移動。鳴聲為圓潤、略顯哀怨似「伊悠⋯悠悠、悠伊」的重複哨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在台灣的繁殖期並不確定,曾有一窩 3枚卵的紀錄 (顏重威 1984)。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黃腹仙鶲目前在台灣相當普遍,但由於其羽色亮麗、鳴聲悅人,因此仍有獵捕壓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黃腹仙鶲目前公告為保育類第三級其它應予保育的野生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Niltava 源於尼泊爾人稱呼棕腹仙鶲 (Niltavasundara) 的名字。vivida 是拉丁文「鮮明對比的」之意,應是指本種背面、腹面的鮮明顏色對比。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Niltava vivida vivida (Swinhoe, 1864) 上次更新:2013-05-10